第173部分 (第1/4页)

“就今年吧,”赵云砸吧了两下嘴:“感觉快有了一些松动,也许又可以重新修炼。”

“又可以!”赵巴差不多是喊了出来。

只有赵风,神色复杂地看着弟弟,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到左右的族人都在看着自己,赵巴羞赫地笑了笑。

赵风与赵巴两人,在武学上没多大天分。

母亲生大哥之前,祖父母过早离世,父亲年纪轻轻撑起一大家人,在塞外行商,路遇暴风雪,交易回来的马匹伤亡殆尽。

因此,家里困顿,从小营养不良。

好在赵孟的义气在行间出了名,很快就带着祖父手下的苏双和张世平东山再起。赵云出生以前,家里就好了太多。

而赵巴根本就是个不喜欢动脑筋的人,去鸿都门学读书,不过是镀镀金。

他力气倒有一把,却算不得顶尖。据赵云估计,日后能和三国演义中的周仓之流差不多。

至于招式,学两式转眼就忘个精光,只凭一股子莽劲,用铁棍砸人。

赵风此刻早就没有了祭祀的心思,他的心早就飞到了青州,一大堆事情等着处理。

看着赵巴与赵云那种亲密状,心里不免有些失落。(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初见刘宏

赵孟突然觉得二儿子赵云陌生起来,看到手中的密函,沉吟良久。

“家主,或许没你想象得那么糟糕。”此人为赵家影卫,也就是死士。

按说,以他的身份,只有执行家主命令的份儿,是不会插言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奇妙,早年间,穿越不久的赵云偶然见到影卫被蛇咬,恻隐之心大发,亲自吸蛇毒,小赵云嘴巴都肿胀了好久。

影卫可能在其他嫡子看来,就是家族的下人,而且生来就可以为了赵家去死,根本就不拿他们当人看。

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哪怕当年的赵云年龄幼小,影卫们一直都把这件事情记着的。

“恩?”赵孟目光一寒,难道二儿子的手已经伸到这里面来了吗?

“家主别误会,”他是影一,是统领所有影卫的人,有一定的自主权利,他琢磨着语言:“三公子性行淑娟,如何会有忤逆之行?”

这么解释也就说得过去了,赵孟本身就只有小小的疑惑,饶有深意地看了影一一眼:“去通知他,我们一道见驾。”

事情确实很蹊跷,貌似赵云一直在等待刘宏回原籍祭祖,然后再去京城。

然则,如此机密的事情他如何知晓?赵孟心里的阴影挥之不去。

河间国在渤海郡内侧,与常山国隔着高邑安平。

这里本身只不过是大汉众多属国中的一个,直到东汉末年才开始发力。

刘开,汉章帝刘炟第六子,其母申贵人。永元二年封河间王。刘开奉遵法度,吏人敬之。90年132年在位,在位四十二年。薨,谥号:孝王。

因为他的孙子是汉桓帝刘志、曾孙是汉灵帝刘宏,故而他被追追尊为孝穆皇帝。

刘家人遍及天下,估计当年刘开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后辈竟然出现了两个皇帝。

现任河间王刘陔,是刘开的玄孙,刘宏的侄儿。

他对这个皇帝叔叔还是很感激的,正是因为有了皇帝的身份,河间一下子变成了冀州第二富庶的地方,第一自然是常山。

在中国皇帝里,有几个特别财迷的,其中一位仁史财迷堪称旷古绝今,他就是汉灵帝刘宏。

为了敛财,汉灵帝刘宏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多元化、极端无耻化的历史新道路。

他喜欢搞产业化运作,一次捞个够不是目的,目的是一生捞不完。

就拿贡品来说,东汉是当时世界上超级大国,每年都有一些国家派使者前来扩睦邻友好,手里总少不了带国宝奇珍,讨好讨好大汉天子。

但进贡通常的流程是先递交一份清单,清点后送入国库,成为国有资产。

皇帝想要什么呢要派人前去提取,个别的还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然后才能到达皇帝手里。

刘宏嫌麻烦就赶在贡品入库前抽取提成,直接送到皇宫,美其名曰“慎行费”。贡品年年不断,慎行费就年年不缺,他凭此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在导行旨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之后,刘宏开始盯上了田赋,即农业税。

中国古代农业税往往占到财政总收入的一大半。

刘宏对此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