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 (第1/4页)

绱瞬徘椋�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平原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读到这里,阮瑀心情十分复杂,这师弟究竟是不是酒鬼?

旁边的人马上不乐意了:“凭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想想我们儒家的孔子,一生中有七十二贤者,纵横天下。”

“你喝多了吧?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自己的施政纲领得不到发挥。”

“那又如何?至少在今天还有诸君一起在学习圣人的一切,到现在都不过时。”

“不得不说,这赵子龙确实有些大条,凭什么战果四君子,他只是写了平原君。”

“你说凭啥?赵云姓什么?平原君又姓什么?他对自己的先祖缅怀一下又如何?”

“确实有些不像话,在诗句里面,他全部是用的与自己有关的人。伯喈君就不用说了,石经一事,他担得起。”

“是啊,荀爽老先生号称荀氏八龙之一,从来没见他有啥像样的东西拿出手。”

人只要一喝酒,平时不敢说的话,一股脑儿全部倒出来,荀家的一桌人脸色气得铁青。

荀攸原以为自己在雒阳好几年,名声也渐渐闯了出来,就是太学士子们经常还有人来自己这里请教学问,想不到竟然在此处数落自家叔爷。

“公达,你要做甚?”荀彧看到他要站起来,抬手止住:“是非功过,自有人去评述,何必在意这几个跳梁小丑?”

“叔父,侄儿有些气不过。”荀攸重重地坐了下来,犹自鼻息粗重。

“公达,难不成到了雒阳几年,有一点小成就,修身养性就不记得了?”荀谌也在一旁轻叱:“即便他老人家在这里,不过哈哈一笑,唾面自干。”

大厅里的声音尽管有些嘈杂,阮瑀充耳不闻,依然在抑扬顿挫地念着:“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哈哈哈哈,好诗啊好诗啊!”他端起酒盅一饮而尽,旁边自有人给他把酒添满:“师弟之才,吾不如也。”

“店家,拿纸墨来,吾得马上誊写,不然过一会儿这诗作不知道会被谁拿走。”

对呀!经他这么一提醒,在座的纷纷要小二准备纸墨。

赵家本身就以武立族,燕赵风味最开始的一批人,纯粹就是一些粗通文墨的莽汉,哪有多少人识字?

随着赵家的渐渐崛起,特别是赵云横空出世后,燕赵风味慢慢转变了些风格,各地的建筑,往往参考当地文豪的建议。

再怎么着,燕赵风味就一家酒肆,只不过规模稍微大一点,平时能准备三五套已经很不错了。

阮瑀先拿到手,陈琳自然会要一套,荀家爷仨就是没有也要准备,那可是亲家。

其他的,对不起,爱莫能助。起先不是一个个要刁难咱家公子吗?

说起来这批士子们也很倒霉,一个个提前准备好了诗稿,还指望着赵云一到,纷纷亮出自己的诗作,杀他个措手不及。

往日里出游,也会带着文具,特别是出城踏青,更是必备之物。

今天压根儿就没准备啊,谁想到好几百人,连面都没见到,一首誊写的诗作已然没有人敢于冒头。

下人小厮们原本在院子里等候,以前他们的主子坐楼上,大厅本身是他们的场所。

谁知道这些老爷公子们如何想的,竟然呆在平时自认为下等人就食的地方。

一个个命令发了出去,下人们纷纷出动。

“店家,来一套文房四宝!”

“这位爷,你看要哪种?鄙店在雒阳已经开店两百年,尽管店面不大,确实为京城首屈一指的最精品集聚地。”

“废话少说,这是十金,把最好的真定纸也拿两张!”

做生意的下人们都是察言观色的,他们如何不知道买者忒着急?手脚麻利的包好。

还没等喘口气,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一连十多个人闯进店里,一副不差钱的样子,张口就要同样的物事。

这下,连掌柜的都惊动了,问明了缘由之后,马上吩咐小厮把店里的货物提高一倍。

反正这里本身就是雒阳繁华之地,不管啥东西的价格都比其他地方要贵一成还不止。

我的天,依然来买的人络绎不绝,所有的价格再翻倍。

刚开始只是在燕赵风味的太学士子们,后来知道消息的士子们毫不示弱,赶紧找渠道来抄下诗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