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部分 (第1/4页)

从这里,能看到布山城上灯火通明,在张万山看来,汉军今夜就要进攻。

传说中,南征军有一种利器,能把石头打到城墙上。

一个个士卒胆战心惊,碍于上司的命令,不得不硬着头皮在城墙上走来走去。

阿林县的丢失,让张万山意识到汉军经常不按照常理出牌,那除了东门,西门北门南门,每一处都是要防范的地方。

连他本人躺着睡觉也穿上甲胄,生怕战事一起自己连披挂的时间都没有。

三百里外,夕阳西下,荀彧跟着杨彪走出军营。

两人之间本身就不是很熟悉,短短的几天也谈不上太深的交情。

然而,荀彧非常感激,杨彪一点都没藏私,事无巨细,一点一滴都把自己的经验转告。他也不怕揭短,说自己曾经刚掌握后勤时候的糗事。

水抬人万丈高,人抬人无价宝,荀彧做好一个学生的同时,盛赞杨家。

他说话很有技巧,毕竟是荀家高弟,夸人于无形之中,显得一点都不是阿谀奉承。

杨彪感到十分憋屈,自己肯定是中了化去功力的毒药,连华佗都束手无策。

最后查出来,居然是杨家从弘农带出来的伙夫做的手脚,那人被发现的时候,尸体早就腐烂得不成样子,显然只不过是一个替死鬼。

目前,杨彪只有一个怀疑的对象,那就是自己的岳家汝南袁家,就不知道为何要对自己下毒,你有本事儿去赵云那边试试看?到时候人家把你祖坟都给拆掉,武者就是这么直接。

可惜,弘农杨家既是荣耀又是枷锁,做事情必须要循规蹈矩,除非是证据确凿,否则不能轻举妄动。

无论如何,此行回去,一定要给南征军呐喊助威,现在后勤的兵卒们恨不得拿起刀枪,为收复交州显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不到战事正酣的时候,自己却做了逃兵。

“文若贤弟,就送到此处吧!”前面是荆州的水师大船,在郁水上夜行如同白昼。水底也没有礁石什么的,南征军通常昼夜都在这条水道上航行。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文先兄保重!”荀彧叹了口气,抱了抱拳。

“我杨家儿郎就烦请兄弟照顾了,”刚刚转身,杨彪又扭头嘱咐:“放心,我弘农杨家始终就和南征军在一起,直到啥时候大帅说战争结束为止。”

站在原地未动的荀彧又抱起了拳头:“文先兄放心,一定一定!”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荀家的人自己肯定要安插进来,不然的话自己的命令就无法下达。

看到晚霞之中那个萧索的身影,荀彧突然想起一句应景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然而此处是郁水。

暮春的交州,晚上并不长。其实就是在北方有漫长夜晚的冬天,此处的夜晚好像也长不了多少。

雄鸡报晓声仍然不停,布山城外的汉军大营从薄雾中醒来,开始埋锅造饭。

城头的兵士们一夜都没歇息,刚开始他们害怕汉军那种射石头的武器,一直都没有出现,胆子不禁大了起来。

胆子再大,身体的疲惫显而易见,昨晚郁林郡兵没有一个人得到休息,四个门自然是重中之重,各处的城墙上,兵士们一直在走动。

城外飘来诱人的饭香,城头上疲惫不堪的士卒闻着,肚子里面不由自主叫了起来。

他们可没有汉军命好,一天只吃两顿,早饭估计得等一个时辰左右吧。

等等,突然,东门处的巡卒发现有人朝城门走来。

对,就是走。他们的马匹在身后的汉军士卒中。

这是什么情况?

“城头的兄弟,烦告之张大人,就说汉镇南将军麾下副军师中郎将贾诩前来!”

一个声音传到他们耳中。

什么鬼?这些人文化低下,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对官职之类,没有人清楚,大家只知道郡尉大人,还有曲长一系列军官。

城下,赵地老爷子促狭地笑了笑:“你们就说汉军贾诩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荀友若马行如风

刘宏常常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以此来向世人宣告他这个当皇帝的是对两位常侍多么多么的好。

可惜,赵云见过赵忠,尽管是一个阉人,仍然如昂藏男儿一般,哪有母亲的半点婉约。

现如今,赵常侍和灵帝之间是渐行渐远,他这个大长秋,基本上就不怎么到皇宫的,除非是有啥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