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 (第1/4页)

“你这人咋就这么啰嗦?我今天要插秧的,耽误我插秧的功夫,你帮我啊?”那搓确实火大,近来父亲的其他几个儿子成长起来,想要争夺下任族长。

他年长是优势,前些年想着当县令能在部族里多一些话语权,谁知族人并不买账,反而颇有微词,觉得他荒废了劳动。

“未尝不可?!”褚卫东一点也不生气:“那大人不管你们家有多少亩水田,我帮你在一天之内,全部插完秧,然后咱再谈!”

“最主要的是,不要你们提供一粒米,我们自己管饭!”

还有这等好事?那搓的父亲老族长那兴也闻讯赶来,毕竟他们骆越人受到汉人的欺骗不是一次两次。

好在士卒们都是农民出身,会插秧的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不少农民家里没有水田只有旱地。

本地人见过几十人一起插秧的场景,啥时候见过近一千人插秧?结果,周围的一些部族闻讯赶来,连自己的活计都丢下。

最后,整个县的骆越人终于相信,这次朝廷派来的人真还不一样,一钱都不拿。

老族长觉得过意不去,专门杀了一口猪给军队送去。猪收下了,却给了十金。

骆越人平时都以物易物,并不是说他们不了解金钱的含义,连十头猪也差不多就这个价格。好人啦,那兴逢人就激动得做广告。

既然帮了一个部族,其他部族也不能拉下呀。得,连高月生都哭笑不得,军队成了帮老百姓插秧的插秧队了,一大堆的武器放在船上有专人看守,其实好像没必要。

褚卫东本来并不擅长商贾之事,但身边有蔡瑁这个老司机在,赵孝出自真定赵家,就算没有亲力亲为,耳濡目染之下,也明白一些东西。

当下,大家坐下来商议,无论如何,临尘县有自己的优势。

做生意嘛,本身就是把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运到本地来,再把本地的东西运到其他地方去,物以稀为贵赚取差价。

消息不知怎么的,就传到了领方,那里的汉人县令自然不想轻易投降,毕竟朝廷的诏令早就下达,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不响应的。

架不住本地是骆越人的天下,你县令不答应直接赶走就是,让南征军住进来。

临尘县的结果传到了赵云耳朵里,他也暗暗称奇。

当时确实有些过激,把高凉县城杀得血流成河,让乌浒人敢怒不敢言。毕竟僚人、黎人,只是其中的特例,和其他部族区分开来。

褚卫东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想不到能别出蹊径,和骆越人打成一片,今后治理起高卢来,想必也不会那么困难。

赵云在高凉的杀戮,让乌浒人闻风丧胆,不管是徐闻县令秦彩虹还是合浦郡太守戏志才,兵不血刃,拿下徐闻县与合浦县。

官员们本身也是朝廷派来的,此前还帮着朱符镇压乌浒人。

他们对南征军也相当敌视,关键此前和自己等人对峙的乌浒人,嗯,确切地说是其中自称为黎人、僚人的分支,差点儿被灭族,自己等死吗?

徐闻县作为雷州半岛最顶端的县城,海盗陆地上的集聚地不是此处而是高凉,很简单,台风袭来,这里根本就没法躲。反观高凉,本身离着海岸线老远,台风起大不了往往山里跑。

秦彩虹这里波澜不惊,戏志才刚进合浦,城门守卫报有客人来访。(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阮天王率部归顺

阮天王?他的名声在乌浒人当中特别响亮。

不像黎人、僚人一般,那些人不知道在哪儿学得了导引术,不仅陆地上弑杀汉人的官吏、商贾,大海上也劫掠海上丝绸之路的货船,早就成为老大难问题。

南征军成立以前,因为这批人的存在,大汉曾经红火的海上丝绸之路陷入停顿,中原贵族需要的香料、象牙、胡椒,只能从陆地上运送,还要避开合浦郡。

要不然的话,朱家父子为何在大汉比较吃香?要没有赵云的出现,消灭黎人僚人的就不是南征军,而是交州刺史朱符。

确切地说,朱符的战斗力没有这么强,做不到消灭,只是把他们赶跑而已。

等到大军撤走,这些人又会回来兴风作浪,一直延续了好几百年都没解决。

反观阮天王,他出名不仅仅是在乌浒人当中,恰恰是因为朱符贸然入侵他的山头,结果州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好在他并不想造反,后来把俘虏的士兵全部归还,也没有受到虐待。

朱符和阮天王自始至终都没有朝过面,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