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 (第1/4页)

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老爷子只有退守平舆,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

在这种时候,赵云竟然写了这么一封信,如何让大boss张角不生气?

连日来的辛苦,让他两鬓都有了不少白头发,与以往仙风道骨的样子有天壤之别。

他随着起义的进行,城府日深,淡淡询问道:“究竟是何人传进来的信函?”

刚才正忙乱,他并没有细问,随手接过来看了一眼。见落款是赵云,瞬间就不淡定了。

“下面的人说一位仙翁自称是你的师傅,所以想也不想也就递了上来。”传令兵嗫嚅着。

他也感到奇怪,自家的大贤良师、天公将军难不成不是天生的神仙吗?如何还有师傅?

张角闻言一滞,神念马上探了出去,在广宗城外,于吉安静地在地上打坐。旁边的守门军士,看着他不知如何是好,怕其说的是真的又怕是假的,要是假的项上人头不保。

“先生前来,怎不提早告知?学生也好扫榻相迎!”张角大喜过望,神念招呼。

只有真正发动起义以后才明白,一支军队一个国家,和当初的教主比起来,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早就想多找些能人智士前来帮忙。

可惜大多数世家得知了圣旨以后,义正词严声明和黄巾划清界限。他们尽管在观望,却不会在这种敏感时期,对新生的黄巾军进行投资。

至于道家一脉,大家本身就以求仙修道为终身的事业,近来又在交州那边传播开来。随着南征军的扩展,道门不断扩大。

再则不少实力强大的道门领袖夜观天象,暗中推算,根本就不看好太平道,如何会与张角等人有瓜葛?

要是惹恼了世俗的皇帝,刘宏一气之下,整个支脉的道统就全部灭绝了。

见到于吉脸上淡淡的笑容,张角瞬间懵了,不管以前两人的关系有多僵,那都是自己的师傅。前段时间听说他去了交州,想不到回来的时候竟然成了凡人一个。

好,姓赵的,祸不及亲人,你居然对我的师傅动手?以为他是孤家寡人么?

张角瞬间飞了过去,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盈盈下拜:“师傅,不孝徒儿有礼了。”

于吉是真正的道门中人,不像左慈一样还有些凡俗的牵挂。

看到眼前两鬓白发的张角,于吉上前搀扶起来:“痴儿,痴儿,此前为师还有些疑虑。大汉气数已尽,老道也早就看出来了。”

“你和我都出身贫寒,我也想改变这个时代。可惜你做的方法太激烈,有干天和啊。”

“现在武功失去,一切都看开了。不管你选择了什么道路,那都是你想要走的。”

“你成功了,为师在山中为你祈福。你失败了,老道为你上香!”

说着,他上了旁边一直在等候的牛车:“没有来见你一面之前,为师确实有些放不下。现在终于放心了,你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吧,老道去也!”

张角愣愣地看着于吉的牛车渐行渐远,不由自主想起曾经求学无门时,一个中年道长收留了自己。那时的师傅就像如今这样恬淡,他赐给自己的《太平经》,也解读出了别的含义。

“师傅,你就安心去修道吧!”他在心里暗暗发誓:“赵家小儿,不是人子。一边说不挡我们的路,一边又把你功夫给废了。”

“来人!”张角冷声吩咐:“踏平薄落亭田家!”

此刻,一位教众正想下去吩咐,旁边弟子黄龙赶紧小声劝慰:“将军,你曾说过不去的,现在那一片都没有兄弟在。”

张角手下的武将有三十六方渠帅,分别是:张牛角,常山褚飞燕后来改名为张燕,以及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张曼成、波才等,不过绝大多数都在征战四方,身边留着的人没几个。

“嗯?”张角冷哼一声,扬长而去。

黄龙心里满是苦涩,本想为师傅分忧,却帮不了什么忙,现在的他越发憔悴了,整天事事都要关心。

可是两天后消息传来,让黄龙大吃一惊,想不到薄落亭有燕赵书院的学子田东生回乡省亲,带了几个小娃娃和一支赵家部曲,黄巾竟然全军覆没。

这时候卢植每天都在咄咄逼人,战事焦灼,张角更是夙夜不眠。

想了想,黄龙还是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