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不能不说,小郭嘉真的是料事如神,要不然也不会说天生郭奉孝,初次听说的公孙瓒简直就傻了。

公孙家分为辽西公孙和辽东公孙,他是辽西公孙的人。

辽东公孙,权势一时无两。就连自己的升迁都受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也许中原人不太清楚这个家族,在幽州,准确地说是在辽西和辽东,公孙家就这里的代名词、土皇帝。

不少民众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汉庭,只知道有公孙家。

玄菟太守公孙域,是辽东公孙的代表人物,而后公孙度投奔过去,一度做到了冀州刺史。

灵帝对自己的皇位与版图可着紧得很,辽东辽西山高皇帝远,要是幽州冀州连成一片。公孙家的势力大增,连袁家都比不上。

因此,朝廷找了个借口,直接把公孙度的刺史给撤掉。

要到根赤部落。那边都已经与辽东郡接壤,中间还要经过右北平与辽西郡,在大辽河边。

因此,公孙瓒毫不犹豫说道:“敢问先生,为何我等一直在这里停留?”

“伯圭先生明鉴,”戏志才侃侃而谈:“赵家商队。在上谷郡与渔阳郡北面被袭杀。”

“按照胡人的性格,在哪儿失败了,就要在哪儿找回场子,那他们认为我们肯定要直接进攻,直打到东部大人的驻地甚至乌桓山与鲜卑山。”

“咱是来打仗的,又不是来逞强斗狠的,凭啥要听他们的安排?”

公孙瓒满脸不解:“然则,先生想过没,一路过去,比从真定到这里还要远。”

“伯圭此言差矣,”黄忠经历过好几次镇压蛮人的战争,毫不客气反驳:“打仗,就是要讲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关羽和张飞本身就是战争的初哥,根本没有发话的资格。

“我们现在要是闪电般突袭,不一样能达到黄大哥你说的效果吗?”公孙瓒还是不死心。

说完就后悔了,这么大张旗鼓,再突然的袭击都失去意义。

在渔阳郡,有岳父大人帮着。到时候打仗,拼的就是后勤,他所带的队伍,肯定能得到最好的补给,除非是队伍太差劲。

“子龙贤弟,”公孙瓒还想挽回:“你看渔阳郡的大小家族都已经发动,甚至把家中的部曲也送了过来。”

“设若我们到辽东郡那边,补给线太长了,会加重负担。”

“伯圭兄,他们只是征集,”赵云莞尔一笑,此时的公孙瓒还是很可爱的:“至于粮草,我们还没出发的时候,早就已经开始运送了。”

公孙瓒心里一突,在幽州能避开各家耳目的,唯有燕赵风味为首的商业集团,也只有他们有这个能量,神不知鬼不觉运到前线。

想起来也不难理解,你们鲜卑人都希望我在这里打,老子偏偏虚晃一枪,直接从东边打过来,身后为辽东郡。

要是胡人打败了,他们就只有不停向王庭方向撤退,那样会不会部落之间爆发冲突都说不一定,鲜卑人哪有精力来和汉族人交战?

想到这里,公孙瓒心里警惕万分,赵家随便拉一个军师出来,使出瞒天过海之计。

关键是赵家人在出发前应该都已经把整个战役都制定好,也就自己被蒙在鼓里。

想到这里,公孙瓒重重向戏志才施了一礼,一言不发。

没想到,在战争中,最厉害的不是士卒,而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师。

或许从此后,公孙瓒对军师的重视程度,会比原本轨迹中要上好几个台阶。

“难道伯圭兄没发现我们在驿站的人少了很多吗?”赵云点了一句。

“你是说他们早就开拨?”公孙瓒大吃一惊。

看来明天自己就要马不停蹄,昼伏夜行直奔战场。今晚的会议,不过是个撤离前的例会而已。(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许子远论兵

唐朝诗人岑参在诗中写道:胡天八月即飞雪,北方的初冬分外寒冷。可燕赵风味门前,一样热火朝天,驱散了初冬的寒意。

渔阳郡的燕赵风味,自从赵云作为护鲜卑校尉的前锋军抵达的时候,生意骤然比平时好了很多,不少家族的负责人经常聚集在这里探听消息。

然则,赵平比他们所知并不会详细多少,都是事情发生之后才会得到确切的情报。

“混账!”他拿起手中的一摞草纸劈头盖脸扔在面前的人头上:“难道你让某带着这些东西去和家族们交差?你要晓得,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