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 (第1/4页)

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前。

碑高一丈许,广四尺。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

除《论语》外,皆当时学官所立。

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诸家异同于后。

《诗》用鲁诗本,有齐、韩两家异字;《公羊传》用严氏本,有颜氏异字;《论语》用某本,有盍、毛、包、周诸家异字。

共约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一字。这对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可以说,在天下士子的眼中,熹平石经的首倡者蔡邕的身份被无限拔高,神圣不可侵犯。

君不见蔡中郎获罪,出雒阳时,太学士子相送者不下三千人。

此时,石经依旧还在篆刻当中,历史上一直延续到后年才完工。但是蔡伯喈的地位,还是没有多少下降。

“琳一直有个疑问,希望诸君答我。”陈琳的声音在一片静寂中显得很是突兀:“今日究竟是何人相邀?人家子龙何时与你等结仇?”

“没错,”阮瑀斩钉截铁地说道:“瑀求学于蔡师,子龙为吾师弟。汝等为难于赵云,就是与瑀为敌,谁第一个上来!”

陈琳本来和赵云没有任何交情,可谁叫海商的事情上,徐州陈家除了陈登他们那一家外,还有陈琳这一家。

先是海西徐家鼓动,后有徐州首富糜家参与,可以说,整个徐州,只有极少家族没有参加,陈家自然不在其列。

不管是太学的士子也好,鸿都门学的士子也罢,说什么都不可能与家族对抗。

在以孝立国的大汉,要是和家族背道而驰,就会被安上不孝的罪名。

若陈琳今天敢在这里对付赵云,改日陈家的事情暴露出来,天下之大,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楼上的包间里,刚才趁机扇阴风点鬼火的人,此刻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

“让你去组织下学子,不是让你自己出头,你是何人,敢于领导太学士子?”那人气急,一个大耳刮子扇了过去。

他扭头转向一旁:“长文兄,此事看来只有你亲自出马!”

“也好!”陈群长身而起,不多说话,拱拱手出门。

“主公,”此人尽管挨了一巴掌,却没有半分尴尬:“陈长文的文才稍显不足。”

“某知道!”这人一脸凝重:“然则他的家世,不是你等所能比拟的。颍川陈家,可是天下少有的大家族。”

“陈家开枝散叶,把势力从颍川扩张到徐州,端的不可小觑。”

“苦也!”在座一人直拍大腿:“我等如何在此处?下不去也,要被堵在当场。”

“乐兄,你和我在太学士子面前估计一点名气都没有。”旁边一人慢条斯理地说:“倒是袁兄,你在太学里可有不少熟人。”

人都是这样的,哪怕自己的处境也不好,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惨,立马就觉得心情舒服多了。

乐兄深以为然,笑盈盈地看看袁兄:“某和贾兄稍事乔装改扮一番,大摇大摆走出去也不会有人发觉。”

“既如此,乐兄,我们走吧。”贾兄心里直打鼓:“不然,太学士子上来,发现我们就麻烦大了。”

“是啊,袁兄,乐某就先告辞了。”乐兄拱拱手:“此后毕竟要和赵家小子同僚,被别人说出去就不好看了。”

两人一前一后,把帽子拉得低低的。

看着他们的背影,那太学士子不由紧张起来:“主公,我们也收拾一番走吧。”

“蠢货!”袁兄轻叱:“他们是十足的蠢货,你也一样。这里是燕赵风味的包房,谁敢上来?”

说着,脸上连连冷笑。(未完待续。)

第三十四章停车驻马再当文抄公

“诸位,大家都知道,太学和鸿都门学从来都是对立的。”陈群一下到大厅,双手轻压,场间马上就安静下来。

颍川本身就是文人的汇聚之所,陈家能与荀家相提并论。

要不然,陈群在颍川之时,也根本就没那个勇气要去追求荀妮。无他,在陈群看来,除了颍川陈家,还没有任何家族的年青一代能把小娘娶走。

谁知赵云从中截胡,那边陈家早先也曾派人提亲,荀妮不是很喜欢一般的士子,被荀爽轻飘飘一句孩子还小给挡回去了。

徐州陈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