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 (第1/4页)

洹�

“赵子龙也太不像话,难怪到了鸿都门。”一位学子面带不屑:“我等读书人,张口闭口老子,成何体统?”

“就是,关键是那边到目前为止,根本就没有任何人出来给个说法。”

“那说明门学的人还是没种,要搁在我们太学看看?早就发动同窗请愿,教什么书?滚回真定去吧,雒阳不是一个知道写字、做诗词、画画的人就能吃得开的。”

“他还会打战好不好?北疆战事,赵子龙可在其中出力不少。”

“哈哈,会打战?武夫一个!别给我们说你崇拜他,那你就不配在太学念书。”

“我也说呢,赵家麒麟儿的名声不可谓不小,缘何说话如此粗鲁?原来,赵家本身就是武夫出身,如此也就解释得通了。”

“哼哼,解释啥?要他带着门学的人出征么?你要明白当今办那所学校,本身就是为了要和我们太学抗衡的,可不是学习兵法征战的场所。”

“既然门学那帮人没种,我们何不到那边去一趟?干脆现在就去,尽管炎炎夏日,我等也可去踏青,额,消夏如何?”

“不好,那样不就显示出我们太学的人和门学的人一个品级吗?本人从不去那边,甚至鸿都门都不走的,要走,那就改道好了。”

“你等来之前去了夫子那边没?不知道夫子他们是何说法?”

“夫子们才不会理会此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况且赵子龙名气再大,不过是年轻一辈,难不成你想让各位夫子落下以大欺小的名声?”

“这也不行那也不成,那你们说说,究竟我等该如何做?”

“就是,赵子龙又如何?赵家麒麟儿又如何?他只要担任博士一天,那就是读书人。读孔孟之书,当行礼仪之事,不能为我等读书人蒙羞。”

“这情形实在太诡异,在雒阳知晓此事的不在少数,一个个默不作声,难不成赵子龙还能一手遮天?不就仗着后面有赵温和那个老宦官吗?”

陈群知道,这些人说话都是给自己听的,想让自己再次出面组织下。

尽管上次失败,大家并没有对他失去信心,不是我们不行,是敌人太狡猾了。

把陈群换下来,谁上去都是灰头土面的结果。大家不仅没有对陈群轻视,反而更加敬仰,一个敢于面对如此人物的陈群,才是理所当然的领袖。

按说在颍川书院三年,赵子龙从来都没有吐出任何一个脏字。

为何要突然冒出来那么一句话?陈群百思不得其解,总觉得里面有不对劲的地方,他缓缓摇摇头又点点头,不发一言。

也许一个人在乡里、县里称雄,而到了郡城和京里,大不一样。

别看一直说赵云如何如何厉害,在偌大的雒阳城,也就一些人知道而已。

这个年代天才辈出,一个赵子龙保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新鲜度。

前世那可是一个网络普及的年代,任何一个话题,都不能保持永久的热度。

东汉末年尽管在传播手段上差了太多太多,主要是口口相传,到了最后,连传播的人都没多大兴趣,毕竟每一天都有新的话题。

再说世家门阀遍地都是,每一家都和其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不定看上去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几句话说下来就是亲戚。

真定赵家,在真定肯定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在雒阳真的不值一提。

燕赵风味确实很厉害,那又如何?随便一个世家,就算看上去毫不起眼,说不定在雒阳周围就有几千亩上万亩的田庄。

没有任何人能够成为领袖,只能在一小撮人里面形成一个圈子。

就是当今皇帝,他做任何决定,都不得不考虑各方面的感受,不要以为,他想杀谁就杀谁,刘宏要的是江山稳固。

设若杀一个人能起到震慑作用,却会引起极大的动荡,打死他都不会去做的。

陈群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圈子的领军人物,永远都称不上在太学里面居于老大的地位。

这样的圈子,在太学里面,不下二十个,有些青史留名,有些则归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那种刀口舔血的日子。

有反对赵云的圈子,也有对他欣赏的群体,自然还有保持中立没任何倾向的队伍。

此刻,袁绍十分激动,他却不得不静下心来等候。

每逢大事必静气,这话说出来很容易,要做到很难很难,至少此时的他根本就做不到。

袁默本来也是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