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部分 (第1/4页)

灵帝不说话,博士祭酒乐松不可能去触这个霉头,如日中天的南征军,里面囊括了四姓小侯学、太学和鸿都门学的学子,连他自己也塞了家族子弟在军队里,希望分一杯羹。

赵云在交州兴起的拼音和四个声调的划分,很快就传到了雒阳。

四姓小侯学、太学和鸿都门学,这次居然出奇的一致,把反对的声音压下去。

开什么玩笑,当代大儒马日磾、荀爽和蔡邕联手推动,谁敢质疑?

要说他们还代表士子的话,鸿都门学则是大喜过望,赵博士刚刚为学校增添了算学,连今后启蒙的经典拼音也将由他们来负责。

谁不知道,该学校的后台老板就是灵帝刘宏?他授意成立的学校,宦官集团自然不可能去反对。

四姓小侯学与太学坐不住了,我们的主业确实是五经,教授《诗》、《书》、《礼》、《易》、《春秋》,可我们的任务就是传播知识,你们门学算啥?

赵云发明的又怎么了?他确实是鸿都门学的博士,可他的知识是如何来的?还不是靠着族学、颍川书院累积学习来的。

所有这些学校,不也是太学、四姓小侯学出去的士子传播的吗,当他进学校学习的时候,门学都还没有影子。

读书人要争的就是一个脸面,人家赵云确实大公无私,直截了当一个汉语拼音,没有冠上任何标记,不像他的云体。

一时之间,两所学校联合起来,共同针对鸿都门学。

灵帝也直挠头,最后干脆和稀泥,每所学校都有传播的权利。

赵云的声势,一时无两,让刘宏气得直翻白眼,都把你弄交州去了,咋影响反而更大?(未完待续。)

第六十章姑臧城外,休屠之泽

大汉王朝对少数民族其实是很宽容的,所有的过恶事,都是派驻到当地的官员引起。

很简单,士子们对少数民族深恶痛觉,称之为夷狄、蛮人、胡虏,搁你身上你愿意啊。

即便面对曾经强大的匈奴、鲜卑,也一样高喊胡人,只能说他们的精神可嘉,在处理少数民族的问题上,更是简单粗暴,他们反叛也就在所难免了。

然而,只要你臣服之后再反叛,那就触及到大汉的底线,誓死剿灭。

李文侯、北宫玉领着义从羌反叛,杀死金城太守陈懿和护羌校尉冷征,迫降边章韩遂马腾,并隐然有扩大之势,他们竟然准备携裹大批的羌人一起。

要说羌族,也是个倒霉民族。在西汉以前,居住在青藏高原北侧贴着山根的地方,往外面一点都不行,因为那是匈奴人的地盘。

金城郡,孝昭帝始元六年置,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

县十三:允吾,乌亭逆水出参街谷,东至枝阳入湟。

浩亹,浩亹水出西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水。

令居,涧水出西北塞外,至县西南,入郑伯津。

枝阳,金城,莽曰金屏。榆中,枹罕,白石,离水出西塞外,东至枹罕入河。

河关,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至章武入海,过郡十六,行九千四百里。

破羌,宣帝神爵二年置。安夷,允街,宣帝神爵二年置。

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

尽管人口不多,地盘也不是很大,乃为大汉不可分割的领土。

人家灵帝正在面临北击鲜卑开疆裂土的喜悦中,你突然反叛,把刘宏气得七窍生烟。

目前,东北面和北面局势稍微稳定,南面又有赵云的南征军不断传来捷报,他如何会不全力以赴?

当即,正在路上的夏育马上接到命令,让其从左冯翎带领五千人马西进。

原本没有多大用处的张温,可以继续留在西凉,镇压叛乱,而刺史黄忠,自然接到了一样的诏谕。

可惜,灵帝在这一点上确实有些暧昧,却没有说明具体该由谁来负责。

这样,尽管有三路人马,领头羊不明确,张温和夏育都是人精,后者经过了北伐鲜卑的失败才重新起复,如何会贪功冒进?

真正有压力的反而是六百石官员刺史黄忠,估计两人也是这么想的,等义从羌把金城郡的人口席卷一空,或南下高原,或北进草原,看你如何给皇帝交差。

当是时,真定公赵孟力荐乐浪郡尉关羽出任金城郡太守,郡尉由北伐功臣赵齐欢担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