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首次论政 (第1/1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老朱摆了摆手,示意朱标不要说话。 “咱只知道,这刀把子只有攥在自己的手里,咱心里才踏实!” “咱这个坐着的皇帝,下边再有一个站着的皇帝,咱心里不安呢!睡不着觉!” 爹不必太过自谦!朱标忽然面色凝重的说道: “儿也算通读古今,古往今来得国致正,莫过于明! 爹您一介布衣,提剑起淮西,驱逐鞑虏,恢复我汉家衣冠,这不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更加伟大吗?” “哟呵,你小子今天转了性了? 不和你爹倒书篓子了?” 朱元璋有点激动,但是皇帝的素养让他很快就压了下去,只能一口干了一盏浓茶…… “说吧,老子看看你能画出个什么道儿来……” 老朱此刻也意识到,朱标可能要有大事儿要说,收起玩笑心态正襟危坐,仔细倾听。 那爹我就说了: “把相权打垮,取消丞相一职,确实是有利于咱们皇家集权,国家也会更稳定,但是爹您忽略了一点,不是所有的后世之君都是像您这么勤勉,儿能保证我自己和煐儿,都可以勤勉如父皇,可是咱们大明泱泱万年,不好说呀……” 老朱的额头上浮现了几条黑线。 作为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江山的千万古一帝来说,他不是想不到这一点,只是受制于时代的原因,老朱没有办法做到十全十美而已,在老朱看来只有利大于弊,就可以动刀子!! 老子想到了,老子也知道,那标儿你说,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办法?? 老朱的脸上闪过了几丝无奈,呐呐的说道: “所以咱才找最好的师傅教你啊,文修武备,咱给你找的师傅都是最好的,给雄煐准备的师傅也是最好的……” “爹!我说几句不太中听的,您可千万不要生气呀………” 朱标这是要开炮了,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和皇帝对话,先探一下态度。 “这寝宫里就咱爷俩,你小子这是装什么蒜呢?” 老朱不耐烦的想伸手拍朱标的脑门儿… 想起朱标大病初愈又收了回去… 嘿嘿……朱标放下心来,心里默默吐槽:“后世的说法果然不无道理,洪武大帝朱元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朱标,一个叫其他儿子……” 放下心来,朱标开始满嘴理论知识。 “儿是感觉,皇权不该有掣肘,但是绝对不能没有商量,皇帝乾坤独断是没有错的,但是不可否认,皇帝个人的眼光还是有限,如果出现了一个容不得商量的皇帝,这事情可就不好办了,需要有一撮天子近臣甚至家奴………” “你说的是幕僚??” 老朱摆了摆手说道: “这种人不靠谱,见不得光,生活在阴暗当中,只能是做完一件事之后就除掉,他知道的太多对咱们不好! 而且在这种人的心里,完全没有君臣大义,忠心的时候两肋插刀,不忠心的时候也会毫无底线! 而且一旦幕僚得了势,也没有谁能牵制他们,再培植新的幕僚宠臣,也是在饮鸩止渴!而且朝廷大臣以及士族的反扑,可不是好摆弄的。” 朱标听了老朱的话,明显愣了一下,脑子中迅速把现代人的优越感抛弃了,现代人有些时候确实是以上帝视角来看事情,但是咱们也不能否认古人的智慧,又飞速的想了想。 朱标又继续开口说道: “如果咱们组建内阁呢?把丞相的权力分割成若干个部分,让不同的人来负责,内阁的官员没有品级,皇帝说他们是什么,他们就是什么。 而且为了避免他们树大根深,每一个阁臣,只能效力五年,五年之后要么就正常入朝为官,要么就下放为封疆大吏,要么就…………。” “要么就卸磨杀驴?” 老朱语气平淡的回了朱标一句。 “嘿嘿…还是爹慧眼如炬,英明神武………”朱标又裹了裹自己的被子。 老朱看在眼里,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个汤婆子塞给了朱标。 “先好好养病吧,等到你病好之后再说这些事情,不着急,先吃饭。” 也不等朱标说什么,老朱就爆喝一声! “来人!!” 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的进了寝宫。 “太子怕冷,在屋里多加几盆木炭,告诉皇后可以传膳了! 再把咱的裘皮大氅赐给太子!” 又回头对朱标说道。 “标儿咱去看看你母后做什么好吃的了。” 老朱也没有什么仪仗软轿,带着几个太监侍卫,就直奔东宫小厨房。 朱标坐在床上望着朱元璋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这就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啊。 这就是大明风华啊! 他娘的,等老子病好了,一定要和蓝玉这些武将好好学学武艺,也体验一把,什么叫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几个俏丽的侍女捧着衣服低着头,走到了床边,全部跪下,把衣服举过头顶,领头的侍女软软的说了一句,请太子更衣~~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