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深夜所见(1) (第1/1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如今的应天已经堪比不夜城,因为新帝登基,虽然让所有的藩国胆战心惊,但是对于大明百姓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喜事,再加上这段时间应天外来人多,小商小贩们都会摆摊到后半夜,甚至干脆就两班倒熬上一个通宵! 再加上两大工业城里边的近一百万工匠,他们手里边的钱多,白天劳累一天,晚上自然要出来走一走,所以也就造成了如今的应天变成了不夜城。 高高挑起的灯笼,里边燃烧着牛油蜡烛,一片光影泼洒下来,顿时把小摊儿照的纤毫毕见,小摊前边围坐着一家三口,威严霸气的老爷子,带着自己一脸慈祥的婆娘,身旁还跟着一个身强力壮的大儿子。 三人都穿着一身布衣,但是这眉宇之间的威严之色,却让人心中莫名发怵,那摊主是个努尔干都司人,平时喜欢开玩笑,今天见了这三位,愣是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只是在那儿闷头干活。 “那汉子,白长那么大个,看着咱怎么不敢说话?”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那大高个子局促的搓了搓手,“老人家,按理来说,俺们那疙瘩的人,平常都喜欢说说笑笑,可是看到您老之后,我这心里发毛啊……” 朱元璋撇了撇嘴,“咋,咱就长得那么丑?” 那汉子一脸尴尬,在一旁讪笑不停,有些紧张的摆弄着手里边的碳炉子,俩人就这么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不一会儿的功夫,那汉子也不是那么紧张了,也发现这老头虽然长得吓人点,但还是比较好说话的。 “你这吃食倒是特别,是啥玩意儿啊?” 朱元璋看着炭火上烤的粉条,心中有些疑惑,毕竟没见过这种吃法。 那汉子一脸骄傲的抬头说道,“老人家这你可不知道了,这可是俺们家那头独特的吃法,那味道,杠杠的…” 朱元璋笑骂一声,“好好说话,你说的那些话咱都听不懂,就不能好好学学官话吗?” 那汉子满不在乎的摇了摇头,“大爷你可不知道,俺这个小摊子能吃的人多,全靠着俺这一嘴的口音,一边吃一边跟俺聊,聊着聊着就哈哈大笑,这心情好,吃东西也多,咱这摊子肯定火啊,肯定火……” “得了得了,快给咱老头子说说这玩意儿是怎么个吃法…” 朱元璋威严的老脸上也闪出了几分笑容,这些都是他的子民啊,自己的百姓能过得舒坦,自己的百姓能找到合适的生路,他这个当太上皇的,怎么可能不高兴? 当年他就是因为找不到生路,要活活饿死才铤而走险起兵造反的,如果当时有一口饱饭,也没有现在的大明帝国,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在他的身上可是一一实现! “大爷,你有所不知,这玩意儿叫粉条,在俺们努尔干都司那边种土豆的人特别多,那玩意儿成熟还快,这种的太多了,自然就吃不完,刚开始大伙都想着晒成干预备荒年,可是这年年风调雨顺,家里边的粮仓都长了绿毛…” 那大汉的眼神之中闪过了一丝骄傲,这个年月,家里的粮仓能长毛,家里穿钱的绳子能烂,那都是富有的象征! “大爷,可别小看这粮食,您是生在皇城根儿,没碰过荒年啊,这要是碰上个灾荒年,二斤白米就能换个大姑娘!大姑娘还得感恩戴德!” 那汉子砰砰的拍了拍胸脯,满脸的得瑟。 朱元璋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那汉子嘲讽他没吃过苦这事儿他可是没听清楚,但是家里边存粮多,他可是听清了。 可是那汉子的脸色又变得不好看了,低头拨弄了一下炭火上烤着的粉条,“可是这人都贪,前些年吃不饱的时候,能吃上一顿粮食都得感谢祖宗,可是现在天天有粮吃,却想着怎么能挣点钱…”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话说的对,咱大明朝现在还怕你们挣钱吗,好好干,多挣点钱,到时候娶个几房媳妇儿,多生几个胖娃娃…” 那汉子苦笑着点了点头,“大爷,您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朝廷不让俺们挣钱啊,这种地的只能种地,经商的只能经商,我们这些庄户人家就看着那些商人富的流油,俺们只能干眼馋啊…” 朱元璋眼神一凝,“你小子不是商籍?” 那大汉的脸上闪过了一丝惊恐,连连摆手,“大爷您可别瞎说,您可别瞎说,我这摆了一会儿摊儿就走,挣够几块龙钱就回努尔干都司娶媳妇,萍水相逢,您可别害我……” 朱元璋的脸上闪过了一丝难看,在他还是皇帝的时候,朱标就曾经跟他说,要发展职业军人,那就是军人完全脱产,而且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就说那海军吧,就说那努尔干都司的一万精锐吧,那都是以当时一当百的存在! 当时他就感觉自家儿子要动这个户籍制度,但他却把自家儿子的这个想法压了下去,他总感觉朝廷白养那么多兵,不种地不生产是浪费钱粮,而且这项国策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一个国策,曾经老朱就骄傲的说过,咱养兵百万没有用民间的一分钱粮!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