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文人优越感 (第1/2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一席话落,周围几人均是静默不语。 面对李叔正近乎质问的语气,开济、李俨,以及詹同更是面露难色。 一个个耷拉着脑袋,不知该如何开口。 即便李叔正所说,大明武人乃蛀国巨虫太过偏激。 说到底!早年间的武人的确太过放肆了一些。 一州知府忌惮军中偏将算的了什么? 功勋将帅的家仆欺压地方父母官都是常事。 甚至蓝玉的义子还曾当街殴打一郡知州。 哪怕众人都知道国朝初定,武将地位就是要高过文人。 可似大明武人这般嚣张悖逆国法,翻遍史书也是少见。 “所以!这便是你勾结江浙世家之缘由?” 和一脸沉默的詹同、开济等人不同,此时的姚广孝眼眸微垂,看向李叔正的眼神甚至有几分轻蔑。 也是听到姚广孝这话,李叔正瞥了他一眼,同样不屑说道: “正是!” “方才开济尚书也已说过,武将定国,文臣治国!” “今天下已定,当时我朝重视文臣之始。” “然陛下圣心独裁,竟言说大明并非与士大夫共天下,乃是与百姓共天下。” “如此!我等士子,我等文臣何时能得天家重视?” 语罢,李叔正狠狠剜了姚广孝一眼,愈发没好气道: “若非陛下开创先河,似你等僧侣安有位列朝廷的一天?” “你姚广孝又如何能成太子近臣,甚至入阁!” 李叔正这话也是不假。 毕竟老朱所言,大明与百姓共天下,并不只是厚待百姓。 此番国策之下,便意味着大明选才不拘一格,饶是百姓、僧侣依旧能似士大夫一般,位列朝堂。 也是听到李叔正抨击姚广孝僧侣身份,说他根本不配位居朝堂。 在场几人倒是没有当即反对,反而纷纷侧目看向一旁的姚广孝。 扪心自问,詹同等人无不确信,以姚广孝的才识,眼界,足可担任朝中要职。 只是这姚广孝毕竟不是士子出身,行事作风不合常理,甚至有些许乖张之意。 “本官虽勾结江浙世家,可绝无沦为世家之鹰犬。” “本官所行,无非是拔擢书香门第,世家士子入朝为官。” “重视士子又有何错?” “汉高祖之国策,便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曹魏之求贤令,亦是说与天下贤才共治天下。” “前宋之时,士大夫更是与天家官家共治天下。” “强汉、曹魏、繁华如宋,哪一个不是鼎盛之朝?” “最起码!” 李叔正目光灼灼,狠狠瞪了眼姚广孝后,冷声嘲讽道: “最起码,若我大明国策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 朝中臣子必然尽是士子出身,此时断无锦衣卫之酷吏,更无还俗和尚于朝堂之上颐指气使!” “但行此法,我朝定然文兴。饶是朝廷不惩处武人,文臣势大,自会制约武人!” “歪理!”姚广孝冷笑一声,对李叔正的不屑更是直接写到了脸上。 “陛下、太子惩治武将,如今早有改观。” “你方才所言不过诡辩,以前日之过,评今日之策,不是诡辩又是什么?” 李叔正这话,姚广孝也算听了个明白。 他无非是说,自己勾结江浙世家,乃是为从世家士子中,求贤求才,进入朝堂。 而他所反对的,不仅是老朱提出的与百姓共天下。 至于朝廷重设锦衣卫,以工匠技巧选官,还有朱标提拔自己这个和尚。 李叔正更是从心底里反对。 究其根本,不过是文人那可怜的自我优越感罢了。 扫视众人一圈后,姚广孝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太子殿下唯才是举,选官选才不拘一格。” “似你方才所言,唯有士大夫有资格位列朝堂,唯有士子可得天家拔擢。如此,岂不是证明尔等心虚!” “心虚?我等苦读圣贤书,有何心虚?” 瞥了眼李叔正,姚广孝愈发不屑说道: “尔乃是惧怕僧侣、布衣百姓、能工巧匠之才能,胜过你这位苦读圣贤书的书生!” “尔更是惧怕,这些独有才学并非士子者,比你位高!” “亦或是心中羸弱,以至于不敢承认,三人行必有我师!” “你.....” 若论辩才,姚广孝不输在场任何一人。 此时这话也似一柄柄钢刀,不仅朝着李叔正的心窝里捅,更是戳进在场几人的心头。 将他们这些书生刻进骨子里的优越感,不仅抛之于地,更甚至是用力践踏! “满....满嘴胡言.....” “满嘴胡言?” 姚广孝上前一步,正色说道: “陛下与百姓共天下,太子与天下人共天下!” “凡军中建功,凡善于工巧,凡商贾有道,凡有才有识,无论身份、户籍如何,均得拔擢。” “尔非议太子选才,不正是说明尔等书生心中羸弱不堪。甚至不敢与军卒、百姓、商贾,有识之士同朝竞技?” “尔自视甚高,不耻与在下僧侣为伍。书生儒臭,目空一切。” “殊不知,若无兵士,边关无人可守。若无百姓,尔等无食无俸。若无商贾,国民民不聊生。若无工匠,哪有亭台楼阁、火器火抢!” “你所言真理大道,不过是书生腐儒的酸臭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