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人心向战 (第1/1页)

朱标凭栏而望,不着痕迹的舒了口气后,淡淡说道: “好在我大明百姓,听闻国战并没有心生畏惧。” “如今对国战尚有非议的,也剩下朝中文臣,以及部分年轻士子了。” “殿下所言极是!”提及国战,蓝玉当即起身,激动说道:“末将也没想到,听说朝廷要开国战,军中士卒振奋不说,就连百姓也是无比雀跃。” “今日投军的青壮甚至有近千人之多。” “就连一些早年退下的老兵,也要求重返战阵。” “而且铁匠、木工,也想要为军效力,普通百姓甚至自愿为役,供朝廷驱使。” 朱标微微点头,正色说道: “传孤令旨,各军将帅,不得苛待效力百姓。” “铁匠、木工,每日供给两餐外,每人每日给五十钱。” “若需百姓为役,每日供给两餐,每人每日三十钱。” “是!” “警告一众将帅,若有人敢克扣.....” 见朱标还担心贪墨之事。 蓝玉满不在乎的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殿下,俺蓝玉敢用人头担保,此次绝没有将帅敢克扣粮饷,从中贪墨。” “国战二字的分量,他们那些武夫能不明白?” “那些个莽汉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想要在殿下亲征之时,再立大功,让殿下刮目相看。” “贪墨粮饷,克扣民夫饷银这等事,任谁都不会去做!” 听到蓝玉一口一个武夫、莽汉称呼其他将帅。 朱标觉得好笑的同时,也承认蓝玉所言有理。 如今的大明,当真是大兴国战的最好时机。 汤和、徐达、冯胜、邓愈,这些老牌将帅尚且能战。 蓝玉、沐英稍稍年轻的一辈,也已经崭露头角。 此时大明武备充沛。 恐怕纵观明史,也没有哪个时期能与之比肩。 再加上中原初定,百姓对暴元的仇恨依旧还在胸膛翻涌。 听说大明要开国战,平定四夷。 百姓自然也会万众一心。 如果非要说此时大兴国战,有哪些不利因素。 恐怕也只有钱粮、军需这两点了。 不过世家交出家产,钱粮足备。 军需方面,三司也有成效。 确定民心无虞,确定军心正盛后,朱标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并非瞻前顾后,犹豫不定,只是战乃至凶之器。 朱标也担心自己和明堡宗一样,累死三军。 所以不做好万全准备,饶是朱标也不敢贸然轻进。 毕竟将士的血不能白流,自己也要对得起三军将士。 若仅凭一腔热血,朱标早就带兵马踏樱花了。 “殿下?” “嗯。” 听到蓝玉声音,朱标这才回过神来。 “殿下,现在是回宫,还是前往军营清点财物?” 蓝玉似迫不及待般,满是期待的看向朱标。 他蓝玉虽不是爱财之人,可数十辆车架的金银,任谁不心生向往? 再说了,他营中若发这笔横财,手下弟兄的日子也会好过不少。 “你且回营清点财物,孤要去贡院。” “那末将同殿下一起去!” 见蓝玉还时刻谨记护卫之责。 朱标倒也不想扫兴,转而说道: “既然如此,那孤便同你先去军营。” 贡院内。 宋濂眉头紧皱,似同谁发脾气般,静坐主位也不吱声。 那满脸怒气的样子,和平日云淡风轻的样子截然不同。 “宋兄,国战之事......” “高夫子,如今我大明当务之急难道不是与民休憩?” “胡逆案刚过,百姓苦不法久矣。” “莫说如今国库钱粮不足支应大战粮饷,就算国库尚有存粮,不该减免各地赋税,让百姓生息?” 见自己还未说完,宋濂就好似倒苦水般,接连说道。 高启看了眼门外的方向,淡淡说道: “宋兄坐在这生闷气,又有何意?” “城中发生的事,恐怕你也不知吧!” “城中?”宋濂有些疑惑的看了高启一眼,随即愈发没好气道: “肯定是百姓听到朝廷要兴国战,怨声载道,惶恐不已!” “并非如此!”高启声音愈隆,正色说道: “非但没有怨声载道,反而还是人心向战!” “城中青壮,一个个报名投军。” “工匠百姓,恨不得为军队效力。” “竟.....竟是如此?” 见宋濂表情微顿,当即起身便要出门查看。 高启跟在宋濂身旁,温声说道: “宋兄,实不相瞒。” “朝会之时,听闻太子殿下提及国战二字,我与宋兄看法一致。” “认为国有余粮,也应与民休息,不该轻言国战。” “可如今我大明,无论是陛下还是太子。” “亦或是军中将帅,甚至就连百姓都人人向战,想要横扫四夷,以图更盛。” “宋兄,图国朝鼎盛,难道不是你我文臣分内之事?” “怎的此时你我文臣,竟成扯后腿的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