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万民相送 (第1/1页)

五日后。 天还未亮,老朱等人便起了个大早。 “重八,既是返京,为何如此仓促?” “还不是因为咱家老大!” 老朱看了眼朱标。 语气虽是责怪,但脸上满是骄傲说道: “标儿这个太子深得民心。” “若是白日离开,百姓免不了聚集相送。” “眼下凤阳百姓都在忙于恢复民生,咱们又何苦劳民啊。” 马皇后微微点了点头。 这些日子,朱标的确为凤阳百姓做了不少事。 五天来。 朱标更是带着沐英、李景隆等勋贵子弟,帮百姓建屋造舍,开垦荒地。 民心威望,甚至可以与老朱比肩。 若是知道朱标离开凤阳的消息。 恐怕凤阳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赶来相送。 不愿劳民,也是这对父子爱民之心。 可就在老朱准备动身启程之时。 汤和却急匆匆跑了过来。 “上位!” “凤阳城中聚集了数万百姓。” 听到这话。 老朱似乎早有预料般,重新坐回到位置上,苦笑道: “这下是走不成了。” “标儿,去和凤阳百姓告个别吧!” “是。” 应了一声,朱标转身便朝门外走去。 也是行宫大门打开的瞬间。 铁铉、马虎站在最前。 两侧、身后,则是望不到边际的百姓。 “大家何苦起个大早啊?” “殿下!”铁铉冲朱标拱手道: “殿下,这些百姓并非起个大早。” “听闻殿下今日要离开凤阳,临县百姓昨夜便赶了过来。” “大家都想送送殿下!” “何必如此啊。”朱标轻叹一声,无奈低语。 可当看到眼前百姓脸上尽是不舍之时。 朱标心中五味杂陈,却是说不出的滋味。 自己做了什么? 值得眼前这些百姓如此不舍。 自己无非是斩杀凤阳贪官,帮百姓恢复生产。 所做一切,在朱标看来都不过是分内之事罢了。 可偏是这些朱标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在百姓眼中,却是无尽大恩。 甚至连夜赶来,送别自己。 华夏大地的百姓,从来都是质朴且善良的。 对他们来说,只要日子尚且能够过的下去。 他们便不会有什么旁的心思,一心也只想着安居乐业。 华夏大地的百姓,对当权者可谓是极其包容。 可偏是如此。 还有些不知死活的王八羔子,将百姓的质朴、善良视为软弱可欺。 纵然是县令、衙役这些个末流官职。 可他们在百姓面前的官威,好似与天齐高一般。 华夏大地的人民百姓,是善良的兔子。 可若有欺压,若有贼寇,他们也是会拿起搬砖,悍不畏死的兔子。 更让朱标心头悸动的是。 眼前百姓那炙热目光中,有不舍、有希冀。 但同样藏有顾虑,甚至还带着点点恐惧与无助。 朱标清楚。 他们担心自己这个太子走后,凤阳的官员和先前那些贪官恶吏一样,继续欺压他们。 他们担心。 刚看到苗头的好日子,随着自己这个太子的离开,彻底消失。 见此情形。 朱标竟觉得自己好似个罪人一般。 自己的离开,好似是要将凤阳破开阴霾的光亮,也一并带走。 好像自己的离开。 是将这些质朴百姓,重新推向被贪官恶吏继续欺压的无尽深渊。 微微一顿后。 朱标缓步朝人群中心走去。 “韩国公、诚意伯!” “老臣在!” 李善长、刘伯温挤出人群,忙凑到朱标跟前。 等两人站定,朱标面色一沉,正色训诫道: “你二人一为知府、一为知州。” “孤要你二人尽全力改善凤阳民生,一年之内,要百姓安居乐业!” “臣领旨。” “臣领旨。” “诚意伯,合并税赋之事,可以着手去办。” “臣万死不辞!” “凤阳各县县令可在?” “在!” 听到朱标的声音,铁铉带着十几名新上任的知县,快速挤到朱标跟前。 也是等那十几名新任县令刚刚站定。 朱标一改先前训诫李善长、刘伯温时的严肃神情。 转而竟冲面前这十几名县令小官,微微拱手道: “凤阳的百姓,苦先前贪官恶吏久矣。” “民生艰苦,天所不忍。” “你等身为父母官,还望体恤百姓,广施仁政,不可劳民。” 当看到朱标堂堂太子,竟冲他们这些小小县令拱手嘱咐。 十几人忙跪在地上。 “臣等谨记。” “臣等谨记~” “如此,孤家乡这些父老乡亲,便拜托几位了。” 朱标说着,将眼前那些个青年县令一一扶起。 见朱标如此。 李善长、刘伯温对视一眼。 看向朱标的眼神,愈发敬重了几分。 高位之人,对直属手下当严,对基层小领导当宽。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