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考试 (第1/2页)

四月底,北方也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天祥县便着手修路。

尤其是去永宁县那条最近的路,若是修好,往返比去江宁县还要近一些。

去年说好的,今年天气暖和了就修路。

正好地里的棉花都种完了,大量的劳壮力能去修路。

这一次,最高兴的莫过于永宁县的吴县令。

郑高义有的是钱,所以这修路的钱,大头都由这边出,永宁县只要稍微出点钱就成。

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吴县令都笑开了花。

还专门让人带了信,说是要谢谢宋宁。

因为玉娘子的染坊,现在不少地方都知道了永宁县的布好。

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做布匹生意,这布匹生意一来,不少人就开始想其他招,其他生意就陆续来了。

大家一听说修好路能挣更多钱,两个县的百姓都纷纷来报名。

那边干得热火朝天,这边不少人却开始犯愁。

李兴旺趴在柜台上,叹了口气:“唉,没想到,我还是逃不过读书认字的命运。”

小翠在算账,失笑:“东家也是为了咱们好,东家不是说了吗?这次小考的前两名,可是有十两银子的奖励呢。”

十两银子,谁不想要?

可是一想到这个过程,真是比登天还难。

宋宁手底下的人之前都跟着于先生认字,但是自从开始干活之后,这认字的事情就又耽搁了。

他们现在都是管事的,认得字越多越好。

上次为何将顺子派了出去,就是因为在她手底下干活的人,除了小翠,就数顺子认得字多。

大家现在觉得自己认得字够多了,但其实还早着呢。

为了不让大家懈怠,她决定,以后一个月检查一次,前两名一人十两银子,后两名,就罚抄书。

这一次检验他们的,是小翠和周令安。

周令安每一月都会回来一次,这次正好在,就被她征用了。

两人坐在前面的桌子前,面前坐着的是一个个参加小考的人。

有江永寿两兄弟、孙氏、赵婶子,还有刘管事,反正她手下所有的管事,今日都来了。

尤其是赵婶子,没想到都这个年纪了,竟然还要被考学问。

这要是输给了这几个小的,以后还如何在她的那些老姐妹们面前树立威严。

但其实赵婶子比柳月兰也大不了几岁,就是要面子。

不过宋宁早就说了,因为这是第一次,所以只考几个管事,之后每个人都躲不过。

宋宁站在最前面,脸色严肃,扬声道:“今日的考官就是这两位,小翠自小便跟着她爷爷读书认字,自然是可靠的,周令安更不用说,这可是咱们县里的秀才,大家好好考,实事求是就好。”

考试分为两部分,笔试部分和口试部分,先进行的是笔试部分,主要是认字量和算数。

小翠将事先准备好的东西发下去,考试正式开始。

宋宁便坐到一旁等着,一边等,一边查看这半个月的账本。

现在所有的记账方式都按照之前她说的现代的方法,这样她看起来也方便。

现在她的肥皂作坊日产能达到一千五百块以上。

但是时间久了,总得出点新东西。

春天到了,山上的花也差不多要开了,到时候可以摘些花做点新花样。

肥皂现在就她这一家,销量目前也没有问题。

将肥皂作坊的账本放下,翻开制衣作坊的账本。

制衣作坊承接的都是军需的棉被和棉衣,前些日子刚完成一批,这两日正好结了账。

上面每日做多少衣服做多少棉被,都写的清清楚楚。

甚至还是按照每个人的名字记得清清楚楚。

也是按照之前宋宁说的先列表格,到时将数字填进去就成,很方便。

至于卤味生意,现在也算稳定,虽然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模仿者,但是味道毕竟做不到和她一样,虽然有影响,但是不大,所以现在还保持在每个月二百五十两左右的收入。

除去成本和工钱,她能拿一半不到。

制衣作坊虽然挣得多,但是人也多,所以实际上,她挣得最多的地方,是祥云楼。

祥云楼光酒楼部分,一个月的净收入都有八百多两银子。

剩下的那些头花、护肤品的收入也很可观。

不过因为这里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