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页)

博得美名,也收获实际利益,一点都不亏。

魏征这个人生之路两次波折的人,竟奇迹般地回到了原来的道路上,青云直上,名声与前程更甚往昔。

先从谏议大夫到尚书左丞,再到秘书监,最终成为当朝侍中,官至宰相级。

魏征对自己的定位是谏臣,直谏甚至不惜犯颜,是他的一贯做法。

这些年上的奏疏不少,呛的李世民难受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甚至龙颜大怒,要杀他魏玄成。

好在宫中有个贤惠的长孙皇后,身着朝服前去劝慰君王,结果分别成就了贤后和谏臣的美名。

魏征之所以敢于直谏,一方面是脾气秉性,一方面是信念职责,该说的便直言不讳。

这种不圆滑的方式在朝堂上绝非明智之举,但魏征有特殊履历,所以成功了,还成了佳话。

说到底,他也是占了“人言可畏”四个字的便宜。

李世民一直自我标榜,要做个善于纳谏的君主,那么臣子谏言,他便不得不听。

至于魏征犯颜直谏,虽然恼怒,却无可奈何,更不敢杀了魏征。

杀谏臣本就容易被诟病,何况还是昔日东宫旧臣,只要他李世民敢动手,就一定有人断言是皇帝放不下昔日旧恨。

所以,李世民只能一次次被魏征气的吹胡子瞪眼;本来敏感的身份,反而成了魏征保命的护身符。

不过魏征基本上问心无愧,这些年的谏言基本都合乎情理,针砭时弊,是一个良臣该有的作为。

但也有那么一两件事,每每回忆,魏征心中会生出些许歉意和遗憾来。

比如贞观六年,成就了天子纳谏,不好美色的佳话,却误了一个女子的终身……

……(未完待续。。)

第一五四章 谈婚论嫁

前些日子,长安风起云涌,却不见魏征的身影。

并非魏侍中变成了安静的美男子,而是因为他压根没在长安。

年初,魏征奉诏前去巡视宣慰河东各州,数日前刚刚返回,正在家中休息时,家仆来报,游客到访。

客者何人?淮阳县伯谢逸是也!

魏征略微诧异,也略微突兀,但有客到访,不能拒之门外,所以很客气地请家仆将谢逸请入府中。

“谢逸见过魏公!”

“谢学士客气了,快请坐。”魏征平日里在朝堂上神情严肃,但私下却相对平易,甚至还带着几分淡淡的微笑。

“如蒙魏公不弃,逸表字逍遥。”谢逸满面含笑,时刻通过言语强调这是私下拜访,且是以晚辈之礼拜访,颇为恭敬。

魏征心中明白,点头道:“好,那老夫便不客气了,逍遥来拜访老夫所为何事啊?”

不清楚来意,所以开门见山直接询问。

谢逸微微一笑,躬身诚恳道:“魏公,小子前来是想请您当个媒人……”

……

谢逸走了,魏征犹自坐在桌前思量。

只要略微一提,魏公便明白过来,可谓是恍然大悟。

郑丽琬到大理寺探监,并为谢逸四处奔走的事情,魏征听说过,至于流言,或许也有耳闻。但素来正直的魏征并未放在心上,以至于有些忽略了。

谢逸想要迎娶郑丽琬,这事……

不谈别的,只说事情本质,此二人到真算得上郎才女貌,堪称一对般配的少年璧人。

也不知他们是怎地相识相知,此番又患难与共见真情。

对婚事,魏征并不感到意外,意外的是谢逸上门请自己做媒人。

略微思量。魏征便明白过来谢逸的初衷和用意,也许在这桩婚事上,自己还真是比较合适的媒人。

关乎郑丽琬的幸福,魏征没有轻易拒绝。

毕竟当年是他直言,阻了皇帝纳妃的美事,本来是一番好意。奈何因为陆爽早逝,以至于郑丽琬再难嫁娶,造成伤害和遗憾。

魏征对此有所歉意,只是没有补偿的机会,但这一遭。机会似乎来了。

私心里,魏征是愿意促成这桩美事,让郑丽琬嫁个如意郎君,也算弥补往日的“过错”。

当然,他也知道这件事的难度,以及难在哪里,虽说棘手,倒也不办不成。

所以魏征没有拒绝,却也没有一口答允。

虽说谢逸提亲了。但郑丽琬是否确有此意,这个必须确认清楚,冒然前去提亲,万一……会尴尬的。

自己倒是不在乎。却无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