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作为工程师,他也去过国内其他机械厂参观过无数次,每次去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各家工厂准备好的,风风光光的一面,但是参观到车间的时候,依然看到的跟胜利机械厂类似的情况,甚至大多数工厂还不如胜利机械厂,他们的机床历史比胜利的那些姥爷机床还要悠久,各种条件还要差。

他曾经梦想过国内机床业的改革,但是却知这只能是一个梦,当国际上普遍采用数控机床的时候,我们国家想要购买数控芯片却不可得,他们牢牢把持着数控芯片的销售,坚决不会销售一点点到国内来,而机床机械部分的改造,没有高精尖的数控机床来加工,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至于机床本身机械部分的材料改造,反而不是重点部分,可是改造的难度也同样不小,因为材料改革需要做的累积实验,将是难以统计的,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工厂,有足够的科研队伍承担起这项繁重的任务,而国内一穷二白的方面很多,从国家层面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科技攻关,所以想要进行机床技术改革,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他从进来的时候听李建问起机床,便在心底有着这样的幻想,李建能够拿出改变我国机床现状的技术,可是他也知道这样的技术不切实际。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李建竟然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拿出来了材料改革影响最大的刀具的材料改革的工艺流程,只要李建拿出来的东西经过验证是正确的,就完全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这就是见效最快的方法。

可是这一点,对于他的机床之梦来说,却还是远远不够的,他想要的更多,

“李董,那刀具的问题解决了,轨道,电机,轴承……”

林开合一口气就快要把机床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拆出来,他的目的李建一眼就看出来了,想要让李建把机床的所有部件都进行一下改进,但是李建知道,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才可以。

而这些积累的基础,最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先购买回来一台数控机床,也就是传说中的工具机,用它去制造工具,才好实现一步一步的改进,否则每生产一样产品,都需要拿到国外去加工,然后再拿回来组装,光这个程序,就要麻烦死。

“这些事情我已经考虑过了,不过现在还没有合适的方法,你不用着急,等我这次从日本回来,就有希望能够一次性解决。”

李建拿起了面前的本子,林开合知道这是李建又要思考其他问题,赶紧告辞离开,虽然没有解决,但是他知道既然李建说从日本回来之后有可能解决,那就是真的有可能要解决了。

他不知道,等他离开,李建就已经在本子上开始继续写写画画,李建想要做的,就是如同当时他对无绳电话进行的改革一样的工作,把数控机床之中,作为控制终端的那些芯片,用国内目前已经可以生产的芯片,进行替代。

但是他也知道,这样的工作,成功的可能性近乎于零,不是无法实现,而是如果李建真的实现了,需要的低级芯片的数量,恐怕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这个数字的成本和体积还有其他项目参数,以及控制的复杂程度,将远远超出预期,根本不如购买国外先进的控制芯片直接进行生产合适。(未完待续。。)

第二六零章 紧张

从州广到岛国,目前需要从香江转航,李建带着从燕京特意调到镇深来跟他一起出发的公关部几个工作人员一起坐上了途径香江的飞机。

随行人员之中,当然就有公关部的一朵花苗翠,还有公关部冉冉升起的新星朱南雄,在岛国还有两名翻译接站,这两个翻译可不是李建当初去巴黎找的那种临时翻译,而是从mec公司中国区分公司招聘的工作人员,当然,确切的说是李建挖角挖过来的中国人。

而且是在岛国工作的中方人员,本身的日语已经达到了和当地人差不多的水平,这样被招收到强华之后,正好可以负责跟日方联络业务。

朱南雄和苗翠他们这还是第一次去岛国,一路上显得有些亢奋,只不过手却依然紧紧的抓着身上背着的单肩包,里面的东西不是他自己的财物,而是李建在上飞机之前临时交给他的东西,说了一句重要资料,让朱南雄看好。

朱南雄自此就紧张起来,李建说的重要资料,那就一定是重要资料,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方面的,可他心里已经把这些资料当做了比性命还要重要的东西,即便放在了单肩包里面,把自己的随身物品都清出去放在了行李之中,依然不放心,双手紧紧抓住单肩包的口,生怕一不小心就丢了。

“猪,你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