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 (第1/4页)

“等等,你说多少,出厂价一百二十元,你只给加工厂四十块的成本,你们一部就赚八十。”

齐翠萍点了点头,

“没错,这部分收益,实际上市专利费用的收益,同等情况下在欧美国家,专利费用一般要占产品成本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甚至更多,其次的利润是垄断利润,成本科技价值高,其他厂家不能模仿,市场相当于被垄断,所以原本价值一的物品价格就翻倍成二或者三,这多出来的利润就由垄断企业所获取。接下来说如果按照这个数量计算,月产量在十五万部,利润在一千二百万,当然这个产量只是一个模型标准,具体还需要根据市场进行调整,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你们看的清清楚楚。”(未完待续。。)

第一五八章 其他条件

于敏生看着齐翠萍的本子,有些出神,合资之后,强华占合资厂利润的百分之五十一,一千二百万利润可以获得六百二十万,而江电可以获得五百万利润,这仅仅是一个月,五百万啊,干上两年,欠银行的钱连本带利都还完了。

仔细算算,只要合营,强华就等于送了五百万给江电,他们有必要这么好么?肯定还有其他附加条件吧。

“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条件?”

“利润的分配并不是按照你想想的这样,江电一个月可以平白获利五百多万,既然是合资,专利费用是要扣除的,按照授权来算,一百二十块的百分之二十就是二十四块专利费,合资公司要向强华结账,所以利润没有八十块那么多,只有五十六块,按照百分之四十九的利润,江电一部电话机可以获得二十八块五左右,十五万部的利润在四百万。”

齐翠萍接着说,听她说利润还有四百多万,江电的几个副厂长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四百万已经远远的超出他们的预期了。

“我们的其他条件,就是江电的两条电视机生产线,强华也要参股,不多,只需要参股百分之十左右就可以了,强华参股江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让江电生产电视机的员工跟生产寻呼机的员工进行交流,将来,强华也要上电视机生产项目,强华需要一部分有经验的员工。”

李建直接把目的说了出来,然齐翠萍翻了个白眼。心里暗暗决定下次谈判就不带李建来了,她刚把气氛营造的很好,于敏生他们不答应都不行。李建就直接把底牌说出来了,于敏生会不会反击?

“强华上电视机生产线,不是会对江电的生产线造成冲击,我们为什么要跟强华合作?”

王姓副厂长出声反驳,于敏生却没有说话,而是沉吟了一下,才说道。

“强华上的生产线,跟江电应该不一样吧,如果上一样的生产线。强华恐怕不会错过现在的好时候,你们刚才给我算了一笔账,我想知道你们准备上什么样的电视机生产线,还有你们为什么不自己上寻呼机的生产线?”

“代工。可以给强华最大的经济利益。只是规模上没办法直接扩大,比如春江电子元件厂,他们为强华打工,一个月的产量最高不超过三万部,我们即便还有很大的市场空白,却没办法直接向春江电子元件厂注资,只能另外寻找其他代工厂商,春江电子元件厂即便想扩大规模。还需要强华将这部分资金回笼之后,中间还有一个时间差。”

“而合资企业。生产规模强华可以控制,可以一直保持利益最大化,产能不足就生产线全部开动,产能过剩可以停工一两条生产线而不担心需要的时候不能开工。”

齐翠萍给于敏生解释,接下来该说电视机生产线的事情,她不好替李建做主,看了一眼李建,李建点了点头,

“两到三年之后,强华会上马一条电视机生产线,不过不是crt彩色电视机生产线,而是液晶电视机,就是说,阴极射线管这部分被去掉,换上了一块液晶面板当做显示器,而电视信号的接收部分,声音部分和控制部分,还采用原本的控制电路和设备,总体积可以缩小百分之八十左右,厚度控制在二十厘米,尺寸可以从现在的二十一英寸,二十九英寸扩大到三十二英寸,甚至四十英寸,不过这都是后续,刚上马的时候应该是二十一英寸的液晶彩色电视机。”

李建朝于敏生点了点头,

“于厂长不用担心强华的冲击,强华发展的是利润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高端用户,对中低端市场没有多大冲击,反而是国内的其他电视机厂,马上就要百花争艳,crt电视机的竞争就要开始了,日本品牌跟我们本土品牌的厮杀,我们买人家的原件,价格上本身就不占优势,技术上也不占优势,怎么才能有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