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傅科摆 (第1/1页)

四天后,终于,一架二十米高的木梯制作完成。 此外,地上的滚轮也早已固定完毕,两根粗绳绑住木梯的两端,林朔跟方鑫两个男人站在相对高处,通过滚轮一点点将木梯给拉直了起来,最终矗立于地面之上。 接下来,面临的便是一个关键问题—— 谁去爬梯子? “…我去吧。” 最终,还是林朔主动请缨,其余几人见状也都没意见。 他们将能找到的软垫之类的东西全部拿出来铺在下方,这样一来,哪怕林朔失足意外从上面掉下来,只要不是脑袋着地,应该都不至于暴死。 而对于林朔而言,他之所以主动要求爬梯子,主要是考虑到两点: 第一,相比于其他人,他当然更相信自己。如果到时候倒钩没固定好、实验过程中坏掉坠落的话,就相当于白忙活,又得重新弄一遍。材料仓库里的东西虽然多,但也不是无限的,经不起挥霍。 第二,这几天来,经过一番细致观察,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但还无法完全确定,正好这回有机会可以爬上去确认一下。 于是,几分钟后,他带着必需的工具以及一个便携式的单筒望远镜爬上了20米高的木梯。 他是从右边爬上去的,先前制作木梯的时候就考虑过稳定性的问题,所以左边的木梯有铁块之类的配重,以求尽可能保持平衡。 终于,林朔爬到顶端,跨过左右两面,他在顶部的平台上坐下。 见状,下方的人也都松了口气。 不过,坐下后,林朔做的第一件事并非准备开始钻孔,而是拿出单筒望远镜,一寸一寸地观察四周,仿佛是在寻找什么东西。 “他在干什么?” 百岁姗疑惑问道。 “…不清楚。” 其他人也没搞懂。 总之,这个过程足足持续了十多分钟才结束。 林朔眉头微蹙。 他收回望远镜,这才正式开工。 近一个小时后,铁板、倒钩、螺丝钉,一切都固定完毕,接着开始给倒钩上润滑油。 直至完成这些工作,他才终于下了地,休息十分钟后又拿着一条细线爬了上去,将细线的一头挂在倒钩上,接着又退了下来。 “应该可以了。” 林朔用毛巾擦了擦汗:“准备好面粉吧。” 于是,大家将原先准备好的两大袋面粉泼洒在倒钩与细线下方的地面上,将大部分区域抚平,只留下了一条一人宽的路径,因为最后还需要有人上前将一枚近三十公斤重、底部有一根凸起尖刺的铁球悬挂在细线底部,悬挂好后再将面粉完全铺平。 与此同时,七曦也从房间里拿出了唯一一台高速摄像机,用三角支架支撑好,开机,对准面粉的位置。 最后,松开铁球其中一端的卡扣—— 咻! 重力势迅速转化为动能,铁球立刻扫落,并很快如同钟摆一左一右地不断做着简谐运动,其下方的尖刺也理所当然的在面粉堆上划出一条笔直的线。 而这,其实就是19世纪一位名叫傅科的科学家所做的一个证明地球在自转的着名实验: 傅科摆。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没有自转的话,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自转惯性。 那么,晃动摆锤,摆锤只在引力作用下运动,就只会在面粉上划出一条笔直的直线,其轨迹始终如一,不会偏离。 可实际上,由于地球在自转,受自转惯性的影响,轨迹就会出现偏移。 比方说,地球在逆时针旋转,那么这个轨迹就会逐渐往右、也就是朝顺时针方向偏移,面粉上会不断出现新的线条。 坐车时,如果刹车,对于车来说有一个向后的、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加速度,而人的身体在惯性影响下就会前倾——这前后的道理是一致的。 同样,如果傅科摆位于赤道上,由于摆锤的运动与地轴平行,没有相对于地轴的旋转做运动,那么傅科摆也就不会发生转动,其宏观表现就是面粉上从始至终都只会出现一条直线。 高速摄像机在运作着,摆锤在晃动着,玩家们也都紧张地观察着。 足足过了二十多分钟,摆锤才渐渐趋于停止。 七曦去检查摄像机,其他玩家则上前去观察面粉上的痕迹。 结果,发现了一些难以置信的东西—— 如果他们当前位于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方向看作是逆时针,那么就会出现顺时针方向的痕迹。 如果他们当前位于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方向看作是顺时针,那么就会出现逆时针方向的痕迹。 如果他们当前位于赤道,面粉上就只会有一条笔直的线段。 可实际情况是:面粉上既不是一条笔直线段,也没有一条条规整的、逐步偏移的线条,而是时顺时逆、杂乱无章。 接着,他们将摄像机的储存卡取出,在电脑上逐帧观察,发现地上面粉的痕迹确实是被摆锤底部的铁针划出来的。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良久。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