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巧遇 (第1/2页)

姜老爷子恰好看完诊,见没有病人,准备起来活动一下,就看见肖家姐妹进来了。 有求于人,肖莲嘴很甜:“姜祖父好,我来给您送点自己做的东西。” 姜老爷子就干脆招呼她们去后面坐。 肖綉把篮子放在桌上,大方的道:“我们做了些胰子,虽不够美观,用来洗手洗衣服却不错,老爷子您别嫌弃。” 姜老爷子心里还真的嫌弃。 他是个精致的人,可不像儿子孙子那样,洗手洗脸都是这种黑乎乎的胰子。 他用的是加了牛奶蜂蜜的,那种米黄色的香胰子,每块要二钱银子呢? 不过他也不露声色,试用过后才点头:“胰子清洁不错,你们可以做一些出来卖。” “您和我们想到一块去了。”肖綉笑的温柔:“我们也做了一些,送到杂货铺去,就是家离得远了些,所以想麻烦一下柜台抓药的小哥,要是李东家和孙东家过来说要进货,就让小哥帮忙应一声,我们每隔一天就会来问一声。” 她们真的想托付的人是抓药的几个学徒。 只是他们没有冬青有名气,重量不够。 可惜冬青不一定会在回春堂,但是那些伙计肯定每天都在。 冬青给她们倒了茶,奉上果盘,要退下的时候,听到这话,就看向姜老爷子。 姜老爷子当然不会不答应:“行,等下让冬青陪你们去和抓药的那几个小子说一声。” 旋即又问:“家里还好吧?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要是肖家借着救命之恩,三不五时的来打秋分,那他能置下回春堂这份不小的家业,也不是善男信女,有的是手段收拾他们。 但是现在肖家人还不错,会自力更生。 前朝商人的地位低,但是武国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只是开铺子的商税收的贵。 肖家姐妹当然不会这么没眼色。 “老爷子你们帮了我们不少,我们现在先攒一些银钱,等过两年再请老爷子您帮着穿针引线,让我们能买个小铺子,全家也能搬到城里来。” 这是她们花了一钱银子,特意去找牙人打听的。 才知道像他们落户在乡下,想要迁移到城里来,要么是买宅子,要么是买商铺,就能把户籍落到城里来。 既然他们自己花些银子就能办,肖家也不准备求姜家人帮忙了。 倒也不是他们有自尊心,那玩意不存在,而是肖筱怕打仗,那乡下反而比城里更安全些。 吴宁县附近没有山,没地方躲,但徐田村后面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就算是几千将士去搜山,也如同大海捞针,也很难搜到人。 所以肖家人也不准备把乡下的房子卖掉,也是一条退路。 当然,有徐家这样扰民的恶邻在,怕也没知根知底的冤大头来买,除非是他们愿意打个骨折卖。 姜老爷子听后倒是高看她们一眼,语气都温和多了:“要是有难处,就来和我说一声,能帮的我们肯定尽量帮忙。” 又主动提起:“我原本是想亲自上门道谢的,不过想了想,还是等他们回来,让姜宇也跟着亲自上门道谢更有诚意。” 话里的意思,是长辈们也会跟着去道谢。 肖綉福身:“老爷子您太客气了,当时只是举手之劳,再者这一路上也多亏了姜公子的照顾。” “此番爹和二叔能免受皮肉之苦,多亏了老爷子您帮忙。” “三番两次受您的恩惠,我们已经感激不尽,应该是我们上门道谢才是。” 双方客气了一番。 不得不说,她们的话让姜老爷子心情很好。 他就怕自己养大了他们的胃口,觉得自己帮他们是应当应分的。 因此她们告辞的时候,他就亲自送她们出去,见没有病人,干脆顺道和抓药的学徒们说了一声,让他们留意,有人来找肖大郎就让留个字条,他们会转交的。 还特意把肖家姐妹送给他的香胰子,给坐堂三个大夫,和两个学徒都分了一块:“这是她们送给你们的谢礼,你们拿回去用。” 又开玩笑的加了一句:“要是用着好,也可以从肖家买,还能给你们便宜几文钱呢?” 大夫伙计们也都笑着应下:“那我们可都记下了。” 买不买另说,但语言上一定要给东家捧个人场。 现在的学徒,那月钱是很低的,去学木匠工匠都是没有月钱,学手艺也得自己眼睛亮,别指望师傅耐心的教导。 闲时也得帮着师傅家干农活,能管三顿饭就不错了,银钱就别想了。 但是回春堂厚道,学徒也有一两银子的月银,等以后出师了,当上正经大夫,每个月就有四五两银子了。 反正现在能挣二两银子的男人,日常节俭点,别想着能天天吃肉喝酒,就能养活一家四五口人了。 而大夫们能有四五两银子,那绝对能算是高工资了。 别说能就着小酒大鱼大肉,还隔三岔五的能去小饭馆吃一顿呢? 可惜的是,医馆里也管一日三餐,饭菜的味道也还不错,让他们很少舍得去外面吃。 因此平日花销少,他们家平日里,都是舍得用胰子洗衣洗手的。 肖家姐妹准备走的时候,外面有人进来了。 双方一见面,肖家人倒是淡定,对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