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开张 (第1/2页)

吴姨娘这才看到二公子回来了,勉强挤出点笑容,微微欠身:“见过二公子。” 谁让她不是陈县令的正经太太呢,看到小辈,还得行礼。 陈二郎也欠身,客气的道:“见过姨娘。” 这下他也算是明白打架两人的身份了,心里特别感慨,自己在余杭那地方,见过了达官贵人,出门在外从不敢仗势欺人。 就怕踢到铁板,到时候连累爹都要回家卖红薯。 没想到回到家,沾亲带故的远亲们,倒是都敢借着有靠山,就都天不怕地不怕了。 让他去捞人是不可能的,他觉得不管是姓吴的还是姓何的,最好都去牢狱里冷静冷静。 还不等他开口推辞呢,婆子来报,说是赵巡检的太太和何太太吴太太都亲自投帖子求见。 陈太太听后慢慢的喝了口茶。 一般来说,帖子是该提前送来,那才合适。 现在哪怕是亲自送来,却还是显得失了礼数。 当她这么闲的吗?就等着见她们一般。 就算她真的很闲,那也要看她的心情。 她开口道:“二郎喜欢我泡的茶。” 丫鬟就很知趣的送上泡茶要用的水,炭炉,茶叶等等。 武朝对饮茶不似前朝那么繁杂,没有煎茶分茶点茶这些花俏的手法,却可也需要些耐心。 因此陈太太优雅又悠闲等茶壶里的水沸水后,才拿起茶叶开始放到白瓷茶盏里。 第一遍的茶水先倒掉… 吴姨娘还没察觉到太太的不满,听到赵太太她们来了,还很得意:“现在知道怕了?狗仗人势!” 她怎么不想想,吴家不也是借了陈家的势吗?这哪是骂人啊?这是连着她自己娘家也给骂进去了啊? 陈二郎很欣慰的看着吴姨娘:这幸亏不是自己的亲娘,要不然自己平时帮着收拾烂摊子,真是愁也要愁死了。 现在他就特别理解自家大哥平时为什么像老古板,这肯定是被亲娘逼成只会循规蹈矩的书呆子。 他喝了陈太太给自己倒的茶后,笑着道:“果真十分香醇。” 又起身道:“儿子回来见过娘了,也想去见见姨娘。” 他知道,陈太太不会一直把人晾在外面。 反正他是不愿意去捞人,也不愿留下给吴姨娘助威。 更不愿待在女人堆里,管这些琐事。 陈太太也点头:“去吧,多陪你姨娘说说话。” 她就喜欢二郎有眼色。 吴姨娘愣住了:先前太太不是让二郎去捞自家侄子的嘛?现在怎么变成让他去见杨姨娘了?难不成自己听错了? 她有点不知所措的看着陈太太:“太太…” 陈太太这才开口:“行了,哭的我脑仁疼,让她们都进来,当面说清楚。” 赵太太进来就先递上礼单,又都很诚恳的赔不是:“都怪我们没教好孩子,大郎也是年轻不懂事,还望吴太太息怒。” “咱们这简直就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了。” “我们以后一定好好管教…” 官大一级压死人,赵太太现在真的是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 怎么把堂姐一家子也都接过来了呢? 没帮上自己,反倒是惹了大麻烦。 现在害的她得赔着小心,卑躬屈膝的赔不是。 陈太太听后倒是客气的道:“不必如此,孩子们年轻气盛,言语不和动手又不是什么大事。” 赵太太这才暗松一口气,随即缓过神来,觉得自己先前想差了。 毕竟只是吴姨娘娘家的侄子,当家太太哪会真的心疼吴大郎? 指不定心里还高兴,觉得他们打的好呢? 赵太太想明白后,心就稳了,也有心情抱怨:“说起来都怪我姐姐先前给大郎定了婚约,那女子简直就是红颜祸水,没想到都退亲了,还能在万里之外遇到,真是倒了八辈子霉。” 而原本觉得胜券在握,居高临下看着赵太太和何太太赔不是,没想到又说到这事。 何太太趁机奉承吴太太:“我想要的儿媳妇,应当是令媛那般贞静贤淑的好姑娘,而不是肖家那粗野的乡下女子。” 吴太太觉得她还算有眼光,但是又看不上何家。 自家妹妹的亲儿子要娶陈太太娘家侄女,但是二公子还没有婚约,她盯上的是二公子。 只要自己女儿嫁给了陈二公子,那他们才能算是陈县令的正经亲戚。 对于何太太的奉承,也趁机提起自己的女儿:“我家姑娘性子好是真的,听话懂事,难得是特别孝顺…” 肖家姐妹可不知道后面的事,他们买了猪板油和棉花,又扯了做被里子的布后,就急着赶回去了。 家里人得知他们带出去的胰子都卖了,都快挣了三两银子,也都很兴奋,也就更有干劲了。 隔了一天,肖大郎又把家里剩下的六十几块胰子都带上了:“要是那两家不准备进货,咱们可以去别家问问,指不定也都能卖了呢?” 肖老娘不放心两个儿子:“我煮了些鸡蛋,蒸了些馒头,你送去给你爹他们,问问他们缺什么。” 儿行千里母担忧。 她是真的惦记两个儿子,深怕他们受罪。 肖大郎应了一声:“祖母放心,我本来就想去一趟。” 这一回,是肖莲跟着肖大郎去的。 她们姐妹说好了,轮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