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回家 (第1/2页)

乡下的普通百姓,没有荒年灾年,聘礼也得二三十两银子,还得另外置办一些布料首饰,再加上酒席之类的。 没个四五十两银子,是办不成体面的婚事。 聘礼到了女方家,很多人家都等着女儿的聘礼,给家中的儿子娶媳妇呢。 不过大部分人家,也会给女儿留五两或者八两十两的压箱银子,再准备自己打的箱子,桌椅板凳,还有两身新衣裳,就是很体面的嫁妆了。 姜家就姜宇一根独苗,哪怕是续弦,也肯定要大办。 这倒不是为了收礼金,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姜家对新妇的重视。 他们开医馆的,认识的三教九流不少,要是新妇的嫁妆不体面,姜家也跟着面上无光。 他原本都在琢磨,私底下给肖家一笔银子,让他们别收明面上的聘礼聘金。 没想到倒是肖老大自己提起这事。 他就顺势说起:“你们把大姑娘养到这么大也不容易,哪能一点也不留下呢?得让你女婿把私房都孝敬给你们。” “我那还有套两进的房子,以往都是堆药材的,今年药材难收,正好空出来了,就送给你们吧?” 肖老大闻言有些心动,要是没有那笔意外之财,那他现在肯定是一口答应下来。 谁舍得拒绝这天大的好事? 就连现在,他照样舍不得拒绝。 可想到底下还有两个女儿没说人家,要是传出去,自己收了姜家两进的房子,就怕以后没有人敢上门求二丫头。 更何况,小三儿以后有可能会嫁入高门,就更不能有贪财,卖女儿的坏名声了。 “真不用,我们那现在住着挺合适的。” 说完,忍着心疼,自己开解自己:三丫头说了,以后全家都去京城定居,她会在京城给自己买新宅子。 自己才不稀罕姜家的房子呢? 可是那心还是难受的很。 姜老爷子又劝了几回,都被肖老大斩钉截铁的拒绝了。 这反倒是让姜老爷子高看他一眼,心里打定主意,让孙子私底下给肖家多送点银子。 三家人都要进城,要收拾的东西不少,因此约好明儿一早再走。 村里人听到消息,都很不舍,很多人都拎着几个鸡蛋,或者是一些蔬菜,恋恋不舍的再三劝他们要多回来走动。 也亏得现在暂时太平了,要不然他们就更不愿肖家人走了。 现在大家看到肖家人,就特别安心。 也有很多人,趁机问他们饭馆里还要不要人,只要包吃住,工钱随意给就行,想让家里的小子趁机去见见世面,跟着他们学点眉眼高低。 肖老大心想:都快过年了,我们都不准备开饭馆了,要人干嘛? 不过现在村里的小子们确实很听自己的话,要是明年自己打算再开家饭馆,那也确实要不少人。 因此就都一一答应下来。 当然他最想开的是赌场,可惜家里人都不支持。 那就只能开酒楼饭馆或者是客栈了。 就家里的小饭馆,每个月差不多能有三五十两银子的净收入,尝到过做买卖的甜头,肖家人当然更愿意做点小生意。 等到第二天,肖家陈家姜家,在百姓们不舍的相送里,离开了徐田村。 吴氏挤到肖家姐妹这辆马车上,很担忧的低声问:“咱们真不把埋在地底下的那些宝贝带走啊?” 肖莲难得和二婶想的一样,也有同样的担忧:“应该不会有人那么无聊,我咱们家乱挖吧?” 肖筱就一脸淡定的靠在迎枕上嗑瓜子:“你们就尽管放心好了,我和爹已经把那些东西都转移了,狡兔三窟,除了我和爹,没人知道,肯定比咱们带在身上安全。” 她说完,就留意大家的脸色。 吴氏松了口气:“那我就放心了。” 相处这么多年,她对大哥大嫂也算是了解。 想当初,他们在镇上买房子,大哥可是把他的私房钱全掏出来借给他们了。 说是借,到现在也没还上。 哪怕现在吴氏也随身带了三百多两银子的家当,可一想到豫章买来后还没住几年的新房子,依旧还是很心疼。 反正对于肖老大和肖筱的行为,她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打心眼里觉得不会贪了该给自己的那一份。 城门口依旧是有差役守着。 可能是这些差役都和叛军打过仗,现在那看人的眼神,也越发凶残了。 不过有陈家和姜家在,差役当然不会为难肖家人,反而会努力记下赶车的肖老汉和肖老大兄弟。 这些人能和陈太太走在一起,那不是亲朋就是好友,以后进出城,就算是不能给他们行太多的方便,也不能为难他们。 肖老娘更关心饭馆,进城后就指挥着肖老汉先赶车去看饭馆。 街上行人很少,很多店都还关着没开门。 也有些店面半开着门,店里面一地凌乱。 肖家饭馆的大门也被踹开了,米缸瓦盆有破了,也有翻到在地,一片凌乱。 肖老娘气的直骂娘,随后又庆幸:“幸好咱们把米面都带走了,要不然谁知道便宜了谁呢?” 吴氏就接口:“肯定是叛军见咱们什么也没留下,才把瓶瓶罐罐都给砸破泄恨了。” 她们都是爱干净的,虽然嘴里抱怨着,却也开始收拾起来。 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