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神童 (第1/2页)

肖老大抹了把脸,对家里人低声道:“按着律法,寻常百姓是不允许携带利器的,回头把家里的东西都收拾好,千万不能拿出来。” 随即又叹了口气:“开荒种地咱们是不用想了,你们先在家待着,等我们回去再说。” 他盯着女儿们,不放心的道:“有那样的邻居,你们可千万不要进山了啊。” 他们是大男人,被关押两天,去服劳役,也不怕丢脸。 但要换成女儿们…想都不敢想。 柳氏应了一声:“你放心,我都记住了。” 吴氏在边上愁眉苦脸:“都让你们去服劳役了,还要罚十两银子,咱们家哪还有这么多银子啊?” 她故意提高声音,深怕和衙役说话的小厮听不到。 要是一百两银子,肖綉还真没办法,但就只有十两银子,她还是能拿的出来的。 人情越用越少,肖綉还想让姜家帮着弄到新的路引,就赶忙道:“二婶不用担心,罚银我们会去交的。” 肖老二也叮嘱吴氏:“在家有眼力见点,别惹事。” 又叮嘱大郎:“照顾好家里人,有事多听你祖父祖母的话。” 肖老娘忍不住哽咽:“你们也要小心啊?” 衙役见他们说了一炷香的时间了,就过来催:“行了,该走了。” 小厮也都打听清楚了,过来劝:“两位爷去的地方也不太远,骡车过去一个时辰也就够了,诸位要是不放心也可以去探望。” 听到这话,肖老娘就哭不出来了。 目送着他们离开后,肖老汉开口了:“这回多亏姜大夫他们帮忙,咱们得上门去道谢。” 一开始他们不去,是怕姜家人不愿意帮忙,才会由着肖家姐妹打着‘救命之恩’的借口上门。 现在多亏了姜家人帮忙,先前二郎的伤口更是老大夫亲自细细查看的,衙门里也多亏了姜家上下打点。 那他们再不上门就说不过去了。 肖筱让肖大郎陪着去交了罚银。 她倒是对衙门没什么畏惧的心里,只是觉得大哥得多锻炼一下。 柳氏低声叮嘱小女儿去糕点铺子买几样糕点。 肖筱一口应下,现在家里用银子的地方多,却没有收入,她也不愿打肿脸充胖子,亲娘的提议正和她意。 姜老太太婆媳虽然不能亲自来看热闹,不对,是关心肖家人,却也让婆子来看情况,等肖家人都到姜府的时候,姜老太太婆媳也都知道县令的判决了。 现在肖家人上门,姜太太亲自迎着他们进来。 她看见柳氏的时候,才明白肖家三姐妹怎么能长得这么好。 客气的寒暄过后,肖老太太就示意柳氏开口。 倒也不是她不愿意开口,而是她官话说不标准,怕被人笑话。 柳氏就起身福礼后才道:“此番多谢老太太和太太帮忙,才免了我夫君和小叔的皮肉之苦,可惜我们无以为报,实在是惭愧。” “现事已了解,我们就都先告辞了。” 姜老太太客气的留他们吃午饭,肖家人也都推辞,老太太这才看着肖綉道:“我们府上人丁单薄,她们姐妹要是没事就来住几天,也好陪我们说说话。” 柳氏知道她说的是客套话。 但这也够让人意外的了,她原本还以为姜家是恨不得放鞭炮送他们离开,恨不得再也不见呢? 姜太太送她们离开,还让婆子给他们送了一个食盒的回礼:“自家做的红枣糕,你们带着路上吃。” 吴氏等骡车往前走,就迫不及待的打开食盒,深吸一口气:“好香的红枣糕啊,娘,大嫂,你们说姜家这么客气,是不是满意咱们綉儿啊?” “你想多了,”柳氏看了眼低头的女儿,淡淡的道:“人家那是客气。” 实在是怕她再胡说,干脆道:“让爹娘都吃点红枣糕吧?” 她就想让吃的堵上弟妹这张嘴。 他们去医馆接了二郎后才回家。 村里人见他们都回来了,也都离得远远地。 肖莲见了很得意:“昨儿我特意借着去前面那家买鸡蛋的时候,把咱们救了回春堂少东家的事说了。” “就说姜家给了咱们不少银子,咱们才能买房子,买骡车。” “还说老太太特意留大姐和小妹在姜家,还要给咱们说亲呢?” 村里人就算是再排外,再护着本家人,也不愿和回春堂作对啊? 再者,肖家三姐妹长得好,又有姜老太太愿意替她们做媒,指不定能嫁到什么好人家去呢? 他们和肖家人又没有仇,当然不愿再去得罪他们。 柳氏嗔了女儿一眼:“姑娘家,不要把嫁娶挂在嘴上。” 肖筱也开口了:“我明儿还要再去城里一趟,想试试能不能做出香胰子出来。” 说完,她都有准备被家人怀疑自己怎么会这么多? 但是肖莲一脸惊喜的看着她:“原来你不只会用莽草害人,还会做香胰子啊?” 肖筱心里不明白,莽草和香胰子区别这么大,她怎么能连在一起的? 肖老娘就立马夸:“三儿机灵呗,听过就会,看过就懂,要是三儿是男的,那就是神童,肯定能考上状元。” 肖筱都不知道自己在祖母眼里是这么聪明的人。 就连柳氏也看着肖筱,眼神悠远:“你外祖母也是过目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