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2/4页)

,手持鼓捶,击鼓进军,于是攻克了狄族大营。

初,齐王既灭宋,欲去孟尝君。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王死,襄王复国,而孟尝君中立为诸侯,无所属。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之连和。孟尝君卒,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君绝嗣。

起初,齐王灭掉宋国以后,想驱逐在薛地的孟尝君,孟尝君便投奔魏国,魏昭王任用他为国相,与各国联合攻破齐国,齐王死后,齐襄王光复国土,而孟尝君独立于各国之间,无所依属。齐襄王因为新即位,害怕孟尝君,便与他和好。孟尝君死后,几个儿子争夺权力,齐国、魏国趁机共同灭掉薛地,于是孟尝君断了后代。

三十七年(癸未、前278)

三十七年(癸未,公元前278年)

'1'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徙都于陈。秦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2'秦国派大良造白起进攻楚国,攻占郢城,火烧夷陵。楚襄王的军队四散,于是不再迎战,把国都向东北迁到陈地。秦国以郢城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三十八年(甲申、前277)

三十八年(甲申,公元前277年)

'1'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初置黔中郡。*'1'秦国武安君平定巫、黔中,秦国在此设置黔中郡。

'2'魏昭王薨,子安王立。

'2'魏国魏昭王去世,其子即位为魏安王。

三十九年(乙酉、前276)

三十九年(乙酉,公元前276年)

'1'秦武安君伐魏,拔两城。

'1'秦国武安君进攻魏国,攻占两城。

'2'楚王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江南十五邑。

'2'楚王召集东部军队,得到十余万人,又向西攻取长江以南十五邑。

'3'魏安王封其弟无忌为信陵君。

'3'魏安王封他的弟弟魏无忌为信陵君。

四十年(丙戌、前275)

四十年(丙戌,公元前275年)

'1'秦相国穰侯伐魏。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暴鸢走开封。魏纳八城以和。穰侯得伐魏,走芒卯,入北宅。魏人割温以和。

'1'秦国相国穰侯魏冉进攻魏国。韩国派暴鸢率军救魏,魏冉大破韩军,杀死四万人。暴鸢逃往开封。魏国只好献出八座城求和。魏冉却继续攻打魏国,赶走魏将芒卯,进军北宅。魏国又割让温邑再行求和。

四十一年(丁亥、前274)

四十一年(丁亥,公元前274年)

'1'魏复与齐合从。秦穰侯伐魏,拔四城,斩首四万。

'1'魏国重新与齐国联合抗秦。秦国派魏冉进攻魏国,攻陷四城,杀四万人。

'2'鲁公薨,子顷公雠立。

'2'鲁国鲁公去世,其子姬仇即位为鲁倾公。

四十二年(戊子、前273)

四十二年(戊子,公元前273年)

'1'赵人、魏人伐韩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如秦,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他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请发兵矣。”乃与武安君及客卿胡阳救韩,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对曰:“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今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魏王不听,卒以南阳为和,实修武。

'1'赵国、魏国联合进攻韩国华阳。韩国向秦国告急,秦王不救。韩国相国对陈筮说:“事情危急了!希望你能抱病连夜走一遭!”陈筮到了秦国,拜见魏冉。魏冉冷笑道:“事情危急了吧?所以让你来。”陈筮却说:“不着急。”魏冉生气地问:“为什么?”陈筮回答:“韩国要是真的逼急了,就会转而投靠别的国家。现在还不算急,所以再来秦国求救。”魏冉忙说:“我答应出兵了。”于是与武安君白起及客卿胡阳率军救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