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人间(十) (第1/2页)

好书推荐: 重生济颠也修仙

当宁王还在因为拿下了水郡城沾沾自喜的时候,却收到了一封古烨的书信,书信里说明了宁王府已经被古烨的军队包围了,而且还说会保护好王妃和王爷的子嗣,但是宁王明白这信的意思是在要挟他。 宁王妃一心想要寻死,不想成为宁王的累赘,她跟宁王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也知道宁王此次举事的决心,她是不愿给宁王当累赘的,更是不怕这些朝廷的兵将。宁王妃被宁王爱了那么多年,毕竟是有值得被爱的地方,可是三个孩子她又不能割舍。 宁王看完书信后心中顿感震惊,他后悔自己太过于大意了,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知县,还有这个能耐,宁王以为只要守好这个水路要口,就不可能有朝廷的兵攻击自己的后方。 可是古烨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一个小县官是哪里调来的兵将,把整个宁王府给攻打下来的呢,宁王离开府邸的时候明明留了很多兵将,就是为了确保宁王妃和子女的安全,宁王现在觉得自己是真的小看这个知县了。 宁王身边的军师张潇,极力劝阻宁王继续进攻不能后退,古烨虽然端了宁王的老巢,但是宁王的主力军队还在,只要赶在朝廷还没有准备好抵抗的情况下,继续进攻胜算是很大的。但如果现在掉头回去救宁王妃,耽搁个十天半个月的,那基本上就没有胜算的把握了。 因为一个宁王的军队,跟整个国家的兵力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必须在朝廷集结军队前,去打个措手不及。张潇想没了妻子还是可以再娶的,孩子将来也会有,但是这些话张潇并没有说出口,因为他知道宁王对宁王妃的感情,张潇只是希望宁王能够以大局为重。 张潇继续说道,古烨就是一个小县令,他还没有那个胆子杀害王妃和王子。其次如果宁王能顺利占得一方领地,古烨也会因为我们的势力,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可不管张潇怎么说,宁王却不这样想,就算他顺利攻下下一座城,有资格跟朝廷对峙,甚至是夺回了皇位,但是不能跟自己的爱人一起分享,没有自己的子孙继承,那要这个皇位做什么呢? 同时宁王觉得这里离京都路途遥遥,而返回宁王府不过两三日路程,凭借自己声势浩荡的军队,夺回一个王府估计用不了两个时辰,所以宁王决定先回去救王妃和自己的儿女。 浩浩荡荡的军队就这样掉头回城,很多士兵都不知所以,本来雄心壮志的心好似凉了一半,但不管下面的兵将心里有什么想法,宁王还是义无反顾,马不停蹄的往回赶。 宁王的军队浩大,行了两日才赶回了宁城,宁王以为用不了两个时辰,就能够把宁王府给攻打下来。古烨他们最多就几百人,古烨知道自己不是宁王的对手,所以他只能选择拖延,古烨利用手里的宁王世子,对宁王说你们敢上前一步,我就砍了世子。 宁王不敢硬来便想拉拢古烨,许诺他荣华富贵,而古烨说要跟兄弟们商量,而就这样一来一回,古烨拖延了两天,也没让宁王破了府邸的一扇门。 而就在这关键的几日,荆州的十万军队赶往水郡城,驻扎在荆州的大司马知道如果等待朝廷的圣旨,等会耽搁数日,宁王便会攻破他们。荆州的十万水军抵不过宁王的几十万大军,他一定要在宁王没有全面攻击之时,抓住时机攻破敌军,这样才会有胜算。 于是荆州的大司马一边向朝廷请命,一边率领军队去抗衡宁王,大司马知道自己这般行事是死罪,但如果自己不这般做,等宁王攻打上来自己也是个死,倒不如在死前立下功劳,还有机会活下去。 大司马以势不可挡的气势拿下了水郡城,他知道自己必须快,随后大司马便迅速南下去绞杀宁王。达到宁城的大司马立刻围住了宁城,而古烨守着宁王府,此刻的宁王如果选择拼死一搏,还是有胜算的,因为宁王的兵将比朝廷的多,但宁王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就没办法保住妻儿的安危。 相比皇位,宁王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妻儿,于是宁王选择了妥协,宁王向朝廷递送了投降文书,他愿接受朝廷的惩罚,但要放了自己的妻儿,不得治罪与他们。宁王等了几日,终于等到了皇上赦免自己妻儿的圣旨,于是这个只打了一场战役的宁王,就这般投降谢兵了。 宁王妃看着垂头丧气的宁王心疼不已,如果自己当时狠心带着孩子们一起死了,是不是就会成就了宁王的伟业。但宁王妃在下决心的那一刻,她或许是心软了或许是自私了,她没下的了手,宁王可以为她付出一切,但自己却没有为深爱着自己的男人,做任何事,宁王妃悔恨不已,最终她羞愧难当拔剑自刎了。 而那些跟着宁王举事的人就更加悲催了,明明自己付出了一切,想跟随宁王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偏偏这个宁王是个,忘不了温柔乡的主,只怪自己瞎了眼看错了主人,而错误的代价是高昂的。 古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英勇消灭了,宁王的叛乱。满身血迹的古烨长长的舒展了一口气,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