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三十年选一个先娘 (第1/2页)

好书推荐: 蝴蝶标记

梁怀生一到二人面前,立刻挽了王宇的胳膊,眼神坚定目不斜视的扯着他往外走。 王宇故意磨蹭,笑着揶揄,“都找了向导你还亲自来,是不是…” 梁怀生脚步没停,用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道,“向导出事了。” 王宇面色一凛,就听梁怀生继续说道,“一整个村子的人都没了。” 一整个村子的人都没了? 王宇有些没反应过来。 “什么意思?是一整个村子里的人都不见了,还是…死了?” “我说不清楚,但我觉得跟那个大阵应该是有些关系。” 本来几人是打算和向导汇合了直接上君山岛。 可听梁怀生说向导出事了,最终还是决定先去向导的村子看看。 老柳墩在湘阴县旁边的山坳子里头,年轻人都出来打工了,剩下一些年纪大的在村子里靠种地自给自足。 车站出口是条还算宽阔的水泥路。 路边停着几辆有些破旧的小客车,还有几个驴车。 一听他们说是要去老柳墩,脸上都是有些为难。 “老柳墩这几天不太平,连着下了三天的雪了,听说村里出了点事…” 老柳墩交通实在不太便利,所以一般很少有人去,也几乎没人出来。 加上那好像故意下在山坳子里的大雪,就更没人想去了。 说话这司机是个中年汉子,虽然浓眉大眼,却是一脸精明。 有些微胖,一脸的络腮胡子,有点大舌头。 王宇抽了两百块钱塞那司机手里,“麻烦跟我们仔细说说。” 汉子口里假模假式,手却是往前一伸,把钱攥在手里,“你看…这多不好…” 见王宇他们都没搭话,也就不再假客套,“不知道你几位想知道什么?” “关于老柳墩的都讲。” 说完,王宇又补充一句,“你觉得有意思的都讲,讲的好我给你加钱。” 那汉子看着王宇手上的钱,咽了口唾沫。 找了个茶馆角落里坐下,汉子这才开口。 “老柳墩是有点怪的…” 这洞庭湖一直流传着个关于娥皇女英的传说。 当年舜帝周游时身死,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十分难过,跳了洞庭湖殉情。 因为这传说,洞庭湖当中的君山上,就有座仙女娘娘庙,专门供奉着娥皇女英。 古时候一些秋雨求太平的祭祀也都是在这仙女娘娘庙。 而这老柳墩,也是个老村子了。 老到这司机大哥的奶奶小时候都听说过这老柳墩的怪事。 “老柳墩里也有个仙女娘娘庙。” “只是这庙里不像那君山上供奉的是娥皇女英,而是供奉了三个仙女娘娘。” 而且不仅是供奉了三个仙女娘娘,村子里每隔三十年还会选个先娘。 “先后的先!”汉子强调。 这先娘十分不一般,据说能通鬼神。 “我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奶奶说就是老柳墩的先娘给看好的。” “好像是三岁那年,我发高烧,咳嗽,怎么都不见好。我奶早上四点多就往老柳墩去,给我求了一捧土,要说也怪,冲水喝了,病还就好了。” 王宇和钟震寰对视一眼,心下了然,应该是祝由术的一种。 治病的不是那捧土,而是那个先娘的一句话。 这么说来那先娘倒也没什么毛病。 “之前附近有个病有个灾的人家,也都去老柳墩求个方子什么的,可是后来去的人多了,就发现大多没什么效果了。” 司机大哥说着,撇了撇嘴,脸上一副不认同的神情。 “我估摸着我小时候,也应该是巧合。” “但也架不住以讹传讹,偶尔也是有些外地的来,” “后来医院越建越好,也上了设备了,加上政府宣传,也就没人去了。” 汉子边说边给几个人又添了茶。 王宇小时候就喜欢听姥姥说这些带些神话色彩的故事。 此刻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见汉子添完茶之后没再继续开口,而是笑眯眯的一副扭捏状,王宇又抽了二百块钱塞进他手里。 “为什么最近老柳墩不太平?” 汉子收了钱,立刻来了精神,面色一凛。 “年轻人没人守村,留下的都是老人……” 这先娘也断了传承。 老柳墩三十年选一次先娘,这先娘必须是十二岁的小丫头。 选中的,送到老先娘身边养个四年,再送到仙女娘娘庙举行个仪式。 “算算时间,十五六年前就该选新的先娘了。但那个时候破四旧…那些东西政府都不让搞…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汉子不懂,在座几个却是明白的。 不是那先娘招摇撞骗不灵了,而是失去了信仰之力,又断了传承。 “前几天听说老柳墩的先娘死了,要做个道场,县里不少老人还琢磨着去看看…” 不曾想老柳墩那边道场的日子还没出,就下了场大雪。 “雪下三天了,算今天都第四天了。” 王宇下意识抬头看天,晴空万里,没有丝毫下雪的迹象。 那汉子见状解释道,“从这看不出来,得进山才行…那雪就邪门了,专下在那个山坳子里。” “昨天来了几个戴眼镜的,说是气象局的,要进山考察,这会还没出来呢。今天一早县里就去了几台车,山脚下都拉了警戒线。” 说到这,汉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