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第2/2页)

走时软着态度,请她斟酌让夏怜姿进门的事。

苏染冬始终没出声,等屋门关上,两行泪才缓缓流了出来。

“郑嬷嬷。”她叫来自幼陪在她身边的奶娘,握住那双温暖微皱的手,“你说,这个人是不是没救了?他的话还能信么?”

“也许他秉性如此。”郑嬷嬷低声。

苏染冬嘴唇颤了颤,看着她,“嬷嬷也觉得如此?”

“少夫人身在局中,有些事或许没深想过,我却时常琢磨。既闹到如此地步,我斗胆说几句僭越的话,就当警醒吧。”郑嬷嬷挥退丫鬟仆妇,缓声道:“当初成婚的事就不说了,只提这两年的。老爷临终时叮嘱的那些话,少夫人可记得?”

苏染冬颔首,“当然记得。”

“苏家虽非显赫之族,却也是书香门第,有清正严明的家训。老爷说过,朝堂上为官,首要是堂堂正正,其次才是前途。不论在京城侍奉天子,还是外放到地方养牧百姓,都不许为前途而舍良知,更不许掺和党派之争。”

这句话苏染冬当然记得,轻声道:“为这事,我跟他吵过好几回。”

“是啊,每回吵完架他都来赔礼,说往后不会再犯。扭过头,却仍拿着老爷的清正名声去做有违遗训的事。我听说他近来攀上了肃王,在刑部和大理寺间搅弄浑水,以至朝堂上肃王与梁相相争,真伪莫辨。”

“这才是我害怕的。”苏染冬捏紧了手指,“他这样下去,会损了父亲的身后名声。”

“所以这个人言而无信。”

确实如此,临终时在父亲跟前的承诺,新婚时在洞房里的诺言,他一样都没遵守。

苏染冬咬牙,泪水干涸后眼底渐渐坚毅。

所谓日久见人心,以前察觉苗头却不敢确信的事,如今却渐渐明晰——

薛玉所求的是高官厚禄、诰命封赏,为此不惜屡屡违背遗训,背着她暗里经营。他养着外室却在她面前满口夫妻情浓,父亲过世后投靠了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