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百家学派 (第1/2页)

“袁熙,袁熙,又是袁熙!能不能不要提他!!”曹操有些头痛。 那个官员赶紧赔不是,但是内心抱怨,“不是您让我说的吗?!” “下令,凡是被发现逃亡的人,全村全族屠斩!” “是,丞相大人!” 他虽然现在拿袁熙没办法,但是处理几个草芥还是简单的。 这个策略实行后效果一时间比较明显,但是人口流失变成了人口消失。明面上流失的数量变少了,但是人心已完全背离。南并州,南冀州的百姓无不期望着袁熙可以解救他们! 这年的正旦,许都过的小心翼翼的,都知道曹丞相心情不好,这一年南面北面都吃了大亏,谁也不想成为他的出气筒。本来有人还想着拍马屁,夸大称赞之词滔滔不绝,说好话总不能惹曹丞相生气吧。但是却被拉出去斩了,理由是曹操觉得那人在嘲讽他。所以其他人干脆什么话也不说。但是就这还是有几个人被拉出去斩了,理由是大过年的什么话也不说,是不是对他有意见! 搞得皇帝刘协吓得不得了,虽然全程和他没什么关系,但是谁知道丞相那人万一不够理智,他就连傀儡皇帝也做不了了。 曹操在许都发疯不影响袁熙在幽州开心过年,并且制定了新的一年计划:组建一支二十万兵力的训练有素的主力野战军团。野战军团一词来源于袁熙所读的教员军事指挥一书,用于和地方军区分。 现在袁熙队伍管理上实行地方军和主力军团两个部分,地方军由各州郡县自己招募训练管理,袁熙不再用自己的队伍维护治安,他的队伍就是专用于大规模战斗。主力兵团集中的威慑力,即使州郡县有自己的队伍,也不敢随便造次。更何况袁熙掌控着所有官员和队伍的粮食俸禄。因为袁熙所治领地是不收任何赋税的,统一由袁熙分派资源来养活。 所以分派粮草俸禄的人必须执法极为严格,绝对不能容忍徇私贪污克扣钱粮之事。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何选举人才,如何任用人才。 袁熙原本是依据汉朝教育,学的是儒家学说,读的是四书五经,可是现在他的观念变了,尤其是读过教员那本书后,思路开阔,并不一定要学汉室那一套,实行什么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策,这样人才太过单一。但是现在只要是读过书识过字的,都是儒学弟子,要是再实行别的,恐怕被群起而攻之。 “张先生,你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学说之事。”某日,袁熙试探问了问张廾。 张廾一听,一下子明白袁熙的想法,于是说道,“当然,那时候的学说可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很是精彩啊!” “那如果我想实行各个学说都可以自由发展,从各个学派弟子中选拔人才出来,如何?”袁熙见张廾并不排斥,于是继续说道。 张廾点了点头,“主公能这样想很不错,只是有一些问题,不知主公有没有考虑过。” “什么问题?” “第一,人的想法多了,就不好管理了。纵然会有很多新的事物出现,可是主公确定能让这些人统一信服吗?第二,现在读书人都是儒家弟子,基本都是各州县的官员,豪绅之士,主公如何推行呢?” 袁熙想了想,“这件事不急,徐徐图之吧!” 不过先不实行推行各家学派同时发展之事,袁熙的策略就是渐渐改变任职官员的成分,比如选任其他学派的人做官,从法家学派中选择优秀弟子担任刑律执法官员,从孙家学派中选择统兵治兵人才,从荀家学派中选拔农学耕种人才,从墨家学派中选择工匠建筑人才,从儒家学派中选择中庸之才用于管理协调各方人手资源统筹大局.... 当这些官员豪绅发展为各家学派都占有一定比重后,再做明面上政策推行! 不过以后大厅议事,百家争鸣不知道行不行,但是百家争吵肯定是有的,袁熙要准备保护好耳朵或者练就左耳进右耳出的技能。 且说南方,刘备占据荆州之后,孙权把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刘备很开心,于是上表孙权为徐州牧,而自己领荆州牧。虽然上表没什么卵用,但是形式要是要走一下的,曹操表示并不想参与你们之间的表演,把奏疏直接丢了喂狗了。 周瑜最终彻底把曹仁赶出江陵,孙权以周瑜为南郡太守镇守江陵。 接连的胜利和好事让孙权突然觉得他又行了,于是就想打合肥的主意。不过在没有张辽和其他援军的情况下,曹操的一个魏国别驾就化解了孙权对合肥的第一次进攻。 打仗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但是孙权现在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对合肥还是不死心。 “孔明先生,你可知北方的袁熙?”袁熙现在不仅北方出名,在南方也开始流传起来。如今袁熙在北方拥有的领地,比刘备领地还要大。尤其是拥有并州冀州的一半领地,称为一方诸侯也不为过! “自然听到一些事情,这个袁熙原本名不见经传,在曹操大破乌桓之后,本有再起的资本,但是如今这么势大,确实有点东西,说不定是个比曹操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