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清河县 (第1/2页)

清河郡清河县。 袁熙带着侍卫装成普通人在此处巡查民情。 清河县城外农户商户来来往往,走路的,骑马的,坐马车的,骑驴的,赶牛的,推独轮车的,拉木板车的,都挺多的。 他们并不着急,走路像是散步一般,骑马的也不紧不慢的。众人脸上常见的就是笑容,就算不笑的精神也是饱满,眼睛炯炯有神。 城内就更热闹了,集市街道满满的行人,有很多商户店家,有卖酒的,有卖肉和菜的,有卖石炭的,也有卖粮食的,有卖鸡鸭鱼的,有卖马匹耕牛还有驴骡子的,有木匠,石匠,铁匠,还有表演杂耍的,有唱戏说书的。 陪同袁熙的是清河县县令,县令带着斗笠,主要是怕被别人认出来,因为本地县令本地人还是认识的,这个不好伪装。 “真是热闹啊,这些以前都是过年才有的。” “以前过年都没这么热闹,都没这么多人!”县令回应袁熙道。 “这个平常就这样,确定不是你安排的?”袁熙有点不相信。 “大人...公子你太厉害了!竟然猜到是特意安排的!”县令有些震惊。 “嗯?”袁熙看了看县令。 县令继续说到,“因为怕其他时间人太多挤了公子,我特地选了人比较少的时间邀公子过来。” “...”袁熙和护卫表示,这有点夸张,现在是秋冬之季,这么多人还只是较少的时候? 袁熙等人继续向前,他看到还有开粮食的店,有些疑惑问道,“如今应该家家都不缺粮食了吧,怎么还能开起粮食店的?” 县令笑了笑,“公子请随我进店看看。” 于是他们进了店里,袁熙才发现原来粮食店里卖的是北方没有的稻米粮,还有其他众人不常种的粗粮。 “这些都是从南方运来的,本地的人吃自己种的粮食吃惯了就想换换口味。所以就有这种粮食店。”县令解释道。 袁熙点了点头,看了看一包细细的长粒稻米,有些想尝尝。县令自然看出来,就招呼店家过来。 县令准备付钱买下这包米,但是被袁熙阻拦了,“我要半斗米,多少钱?” 袁熙就想尝个鲜,不想多买。 “这位公子恐怕第一次买吧,我们这要买粮都是一石起步。” “啥?”袁熙脸色立马严肃起来,“你们这可是强买强卖了!” “公子误会,不是我们强买强卖,是一铢钱就可以买一石米了,如果少于一石我们找不开。” 现在冀州实行的依旧是铢钱,已经是最低的货币单位了,再小的没有了。以前一铢钱只能买一个包子,在袁熙的治理下,一铢钱可以买一百个包子或一石米。有早上爱吃包子的人,只要给店家一铢钱,就可以吃一个月早上的包子。 袁熙想了想,看来回去要找张廾还有张闳商量一下铸币的事情了。这样也不好,万一曹军势力或其他势力,使用同样的货币,从我领地上买物资,岂不是大亏啊! 好在现在曹军势力是封锁袁熙领地上的人员来往的,不然让曹操发现这个‘商机’就亏大了。 粮食店里除了稻米外,还有白白的粉状物。 “这是啥?” “公子,这是面粉,是用麦子磨出来的。” “怎么吃?” “想必公子是在富贵人家吧,公子没见过面粉,应该知道馒头包子吧,就是用这个做的。” “不过公子可以买回去一些让厨房的人试一下,这面粉和外面的不同,他们的比较粗比较黑,这个做出来白白胖胖的,很好吃!” “哦,为什么外面用的粉和这个不同?” “这个是用了比较好的磨粉工具,自然就不同。” “那也买些吧!” 袁熙比较好奇是什么样的磨粉工具,县令告诉袁熙说,其实发明这些工具的人都是从新式学堂出来的学生做的。 “哦,现在有新式学堂的人出来做事了?”袁熙很好奇。 “是大人,第一批的学子都已经出来做事了,有的靠着手艺开了店,有的做生意,有的在县衙做事,都很优秀。” “看来这新式学堂很有用啊!继续好好实行!” “是!只是有个问题。” “哦什么问题?” “就是不同学派的学子老师容易引发争论。” “什么争论?” 此时袁熙他们刚好到了一个广场,县令对袁熙说,“正好,这里就是清河县辩论场,说白了就是特地开辟出来供不同学派的人吵架争论的地方。” 袁熙好奇他们怎么个争论法,就停下来看他们。 现在广场刚好有三个学派来吵架,一个是农家的,一个是法家,一个是墨家。农家的说,“天下之基础以农为本,有农才能生存,才可谈其他的事。”法家说,“国家运行必然要依照法度才能有条不紊,农,工,商,学都要依次从事。” 墨家说,“国家若存于乱世必要强军,强军必要有利器。有先进利器进可击败敌国占领土地退可保境安民!” 各学派争论的有理有据,谁也不让谁,总要比个高低来,搞得路人都挺喜欢看的,当然路人不是为了了解什么学说而去听去看,而是纯粹为了看他们吵得热闹,还有人起哄让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