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能够将那些残余的反唐势力一点点融合起来,然后做一些事情,虽然大都以失败告终,但对他们而言还是不小的鼓舞和进步。

他们相信,终有一天梦想会实现了。

在此期间,她发现自己对他的情愫不同了,不再是欣赏,尊重,而是类似于当年在花园里看到岑学士时的那种冲动,而且更加强烈。

二十多岁,饱经沧桑,这时候的感情无疑最为真挚,但是她……从未提及。一来大仇未报,二来自己早就是个不洁之人,如何能配得上他这样一个盖世英雄?

她自惭形秽,她想要远远避开。

但是他渐渐发现,他似乎对自己也有着类似的念头,都是流落在外的亡国之人,没有国,没有家。

心里很想找到一份可以彼此依靠的温暖,多少次她的心扉打开缝隙,险些迈出那一步。

但最终又退了回来,她怕……

自惭形秽是一直以来挥之不去的念头,即便是他不在意,但只要想起那些天在江陵城外军营里悲惨的遭遇,她的心里也一阵阵的撕裂。

她更怕一旦找到个倚靠,找到了安抚,自己会变得安逸,会忘记本来的使命,作为一个为仇恨而活的人,焉有谈情说爱的机会?

所以她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而他似乎也明白自己的心境,只是一直默默陪在身边,守候在心房之外。

那年在陕州,他们遇到了巡幸在外的大唐皇帝,于是乎他们发起了偷袭。

因为知道偷袭皇帝不容易,随意他们将目光对准了皇子女,还有大仇人李孝恭的儿子,并且给其栽赃罪名。

结果因为前去动手的他看到故人,最终不了了之。

也正是因此,她和他之间有了距离,在黄河上的快船里,他的心里多了另外一个“女子”。

为了这个女子身子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不惜性命,这些她完全理解。当年父子情深,如今见到漂泊在外的义妹,如何能淡定?

于是乎他有了下狱,最终被发配的经历,从此一别数年;而大仇人李孝恭也因此被冷落。

他虽然被抓获,但始终不曾吐露自己的秘密。

这些年自己初入长安与塞北,运筹帷幄,每一次都接近成功,却又最终失败。每一次都与一个人有关,偏生都是他的小舅子。

最终这些,他又破坏了对属下私自部下的刺杀行动,然后告诉自己将会置大仇人李孝恭于死地。

如今消息传来,他果然没有实验。

然而她却没有多少高兴的表情,心中反而不断浮现出当年那些屈辱的画面,以及与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他说了,会在长安等她,等那个叫萧月仙的女子回去。

可是,回得去吗?

那天他回应了淡淡的三个字:你走吧!而今天……

当一个大仇人已经死于非命的时候,她心里的仇恨已经消了大半。其实对他而言,心中最恨的始终是李孝恭。

毕竟是这个大奸贼带给自己更多的仇恨和屈辱,而当年杀父之仇的李渊已经死了,父死子继将账算在李世民头上,但仇恨程度已经没有先前那么重。

如今李孝恭死了,自己是不是真的该放下?杀父之仇真的能放下吗?萧月仙想要回去,就必须去掉这张面纱?

那布有疤痕的脸庞他肯定不会介意,要紧的还是自己能过关?

她默默坐在帐篷里,取下了面纱,却又最终带上。如此反反复复很多次,到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未完待续。)

第二九八章 武媚娘

李孝恭之死,有人惊讶,有人感慨,自然也就有人大快人心。

谢逸对此却全不在乎,对于其中各种各样的谜与揣测并不感兴趣,皇家自古多龌龊,看来是一点都不假。

皇家的龌龊最好也别打听,最好不知道,谢逸有时候觉得自己有点危险,到目前为止自己似乎了解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且与皇家关系十分亲密,这些都不是好现象啊,以后得注意,尤其得注意尺度。

对于此事,倒是杜惜君心有戚戚道:“三郎,你冒险去定襄草原是为了抓李孝恭的把柄?其实那些仇怨我可以放下的,你没必要为此冒险……如今于我而言,你的安危才是最要紧的。”

在她看来,谢逸之所以对扳倒李孝恭之事如此上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和阚棱的缘故。毕竟杜伏威之死李孝恭是罪魁祸首,唯有将此人扳倒置于死地,才算得上报仇雪恨,杜伏威在天之灵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