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2/4页)

丁文江,丁又推荐了陈陶遗,丁氏自己接受孙传芳的淞沪市政督办。

蒋百里是行动稳健的军事家和学术家。他建立现代化国防的思想始终不移。

他的学生唐生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家伙,北伐时投效国民革命军。未几宁汉分裂,唐氏从中作梗,一度失却兵权。30年代初期,唐氏又起兵反蒋,希图坐大,密询于蒋百里,蒋百里电曰“东不如西”,劝其仿照左宗棠,往西北发展,其间有军事地理的考量在内,而唐生智自诩精明,不愿放弃东南膏腴之地,自未能体会百里的用心,联合许多杂牌军将领,通电逼蒋介石下野,蒋先生大怒,命人查抄唐生智驻沪总部,随后又搜查蒋百里住宅,搜获无线电台、密码本及给唐生智电稿。蒋先生以为诸人联手对付他,遂命将蒋百里软禁之。

蒋百里因为唐生智反蒋的关系,短期被软禁在杭州西湖。他就对他的两个女儿,讲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讲到武松打虎那一段,他就趴在地下扮演老虎,教两个女儿怎样扑打和闪避。他说,赤壁之战的借东风是天文学,木牛流马是机械学,后者他自己也会造,是利用四川凸凹不平的地形发明的,利用下坡的力量上拔,木牛流马在平地则不可行。他对八阵图也很有研究。

他阅读伏尔泰、康德的著作,也向两个女儿讲解,但她们听来味同嚼蜡。于是,蒋百里指着他挂在墙上的康德像,说,你们看,他的脑子多么大啊!

这趣味的教育方式中,也可见得他对抽象推理智慧的推崇。

蒋百里手不释卷,偶有无书可读的时候,也要翻阅一下毫不相干的书籍,他以为总比不看书好受。

说到他对本国史的见解,他以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古代未进化到选举制度,就有传贤不传子的作风。所谓国人皆曰贤而用之,就是尊重民意的具体实践。其后君权渐甚,仍有诤友诤臣,战国时期不乏婉言讽谏的辩士。后来,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才进入了君主*的时期。

20世纪30年代以后,陶菊隐常在南京和他来往。蒋百里感慨说世界的变迁真如电光流火。他说过去是平面战争,今后将迅速演变为立体战争,险要战区将从高山移到平原。他对经济的认识也很精警,他认为仅对内节流而不开其源,将打破收支平衡,引发的经济危机难以弥补。

他是陆军士官出身,但他感于战局的发展,第一建议就是要以迅速有效的方法,必须赶快发展空军,否则就万万赶不及了。此前,大气而睿智的孙中山先生,就有建立空军的思想,发表航空救国的言论,蒋百里考察英、德、法、意四国的空军都是独立的,美国那时还稍落后一步,使陆军指挥空军,就不如德国独立空军行动迅速的强大威力。他又比较了意大利杜黑将军有名的制空论,为德国所用大行其道,这些事例很说明问题。

陶菊隐先生说,当时倡导空军独立的理论,以陆军出身的蒋百里为第一人。他给军事委员会的呈文中,有“勇者受勋,能者在位”之说,陶菊隐极为欣赏,以为乃点睛之笔。他主张以荣誉酬军功,而不以位置为酬庸之典,都是非常高明的见解。他在意大利考察时,受意军参谋总长巴格格里奥的招待,到拿波里观摩大规模的航空演习。他的呈文中对空军补给及现代化也有详尽说明。他的这些思想,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就和同学蔡锷交流过且有相当合拍的意见。

抗战烽火的浇铸之一(18)

现代火力与速度

抗战前,提倡精研日本的社会、军事、政治,以期回答中国对日抗战如何打赢这个题目,并完成专业的对日作战方略。蒋百里先生以为,对日作战,不论打到什么天地,穷尽输光不要紧,最终底牌就是不要向日寇妥协,最后胜利定是我们的。若不相信,可以睁眼看着。我们都会看见的,除非你是个短命鬼。所以他的《抗战的基本观念》等文,驳斥了速胜论和速败论。他说,唯有长期抗战,才能把日本拖垮。他说,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日本)讲和!

蒋百里的现代国防心曲确实包含了他锐利的感觉和预测。他的言论发表十余年后,日本坦克、重炮战车狼奔豕突,攻破南京……

1940年5月起,德军A集团军群的坦克师旋风般攻破法国防线,“进军时由四个大型摩托化部队支援、掩护,俯冲轰炸机轮番配合攻击,摧毁文明的铁路线,瘫痪了文明的交通”(戴高乐《战争*》1卷,30页)。并迅速将法军北线部队和中部部队拦腰切断。

在高度机械化的产业工人组成的德军打击下,英法军不堪一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