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根源在王都 (第1/2页)

对目前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的苏东流而言,乾若兰的这道传讯,就像一剂定心丸。 至少这证明乾若兰体谅他的艰难不易,不会一味地催促他办案。 同时,乾若兰也会积极调查和面对,他无法与之抗衡的那位大人物。 最重要的是,乾若兰的这道传讯让苏东流明白,他的背后是长公主和皇帝陛下。 无论他们的对手是谁,终将会败给他们。 发完传讯后,乾若兰若无其事地继续赶路。 但楚青云敏锐地察觉到,她始终紧蹙着眉头,眼含隐忧和焦虑。 于是,他主动开口问道:“师姐,誉王毕竟是先皇最疼爱的子嗣之一,亦是皇帝陛下的兄长。 苏东流调查此案遇到阻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们不可操之过急,还需冷静应对、从长计议。” 乾若兰遥望着前方的天空,幽幽一叹道:“当初白师兄说,乾国不仅有外患,还有内忧……忧在四方,各郡各地。 如今我才发现,各郡各地之乱只是表象。 祸乱的真正根源,在王都!” 楚青云双眼微眯,语气低沉地道:“有上位者不愿乾国承平,便故意放任、纵容……甚至制造混乱? 那对方让乾国内乱的目的……” 说到这里他便停下了,没有再往下说。 乾若兰却无需避讳,点头道:“若事实果真如此,往小的说,可能是为了一己之私,罔顾乾国大局和百姓死活。 往大了说,便有可能是窃国之贼! 不过,这些只是我的忧虑和猜测。 事情究竟如何,还要等我们回到王都,调查之后才能清楚。” 楚青云微微颔首,安慰道:“师姐不必担心,只要我们见到陛下,一切便可迎刃而解。 只要陛下愿意,很快就能平复祸乱,肃清怀有异心之人。” “希望如此吧。”乾若兰应了一声,不再多说什么。 …… 接下来,三人白天赶路,晚上找个城池歇息。 如此循环往复七天之后,终于抵达了乾国的王都。 虽然,乾国立国才八百年,但王都却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这座方圆超过百里,人口多达四百余万的雄伟古城,曾是三个王朝的都城。 它坐落在广袤的平原之上,北靠巍峨险峻的炎山,东临蜿蜒如玉带般的天江。 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和旅人,络绎不绝地踏入盛乾平原,涌入繁华热闹的王城之中。 尽管楚青云从未到过王都,但他早就听说过王都的名声。 这里有乾国最繁华的街巷,最珍奇罕见的异宝,最艳丽的花魁,独领风|骚的诗书大家,还有最多、最厉害的天才与强者。 五湖四海的能人异士齐聚于此,粉墨登场、各展所长。 白天城内人头攒动,大街小巷都是摩肩接踵。 哪怕到了夜晚,城中也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十分喧嚣。 不过,乾若兰在抵达王都之前,对楚青云介绍的,不是王都的繁华鼎盛、吃喝玩乐之地。 而是各种品秩的朝堂大员、门阀世家和贵族的势力派系等等。 王都本就有太多达官显贵和皇亲国戚,他们即将接触的人和事,也必定会遇到很多权贵。 让楚青云提前了解,心里有个底,当然是有好处的。 待乾若兰介绍完毕后,三人已经飞到王都的东城门外。 将要降落之前,楚青云突然问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师姐,王都武院在何处?” 乾若兰挑了挑眉头,没有追问原因,抬手指向王都的东边。 那一片鳞次栉比的房屋和建筑中,隐约可见十几座青灰色的宫殿,显得十分低调。 “那里就是,进城之后随便找个路人打听,你就知道地方了。” “好。”楚青云默默记下了王都武院的方位,瞥了那些青灰色宫殿一眼,不再追问。 不过,在淡金色的夕阳下,他俯瞰着繁华鼎盛的王都,总觉得王都似乎蒙着一层淡淡的雾气。 大概是受夕阳的影响,那种似有若无的雾气呈淡金色,有几分神秘感。 楚青云以为自己连续赶路好几天,精神有些疲倦,所以出现了错觉,便没有放在心上。 他跟着乾若兰降落在东城门外,然后跟着排队的人群,依次穿过城门,走进了王都。 乾若兰骑着神骏的天马,楚青云和鹿瑶骑着灵鹤。 三人走在宽阔的青石大街上,惹来许多人打量和注视。 虽然,王都中随处可见武者和灵兽。 但乾若兰的天马太耀眼,一看就不是普通灵兽。 再加上她端庄优雅,气质高贵,很难不引人注目。 好在,这里是王都、天子脚下,并未发生纨绔贵族和恶霸来拦路调|戏的事情。 三人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拐过两条长街,在城中走了近半个时辰,才抵达北城区的皇宫大门外。 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皇宫,占地方圆二十里,十分广阔、气势恢宏。 朱红色的宫墙高达三丈有余,宽阔的宫门可容纳四驾马车进出。 把守宫门的羽林卫,都穿着银色铠甲,手持红缨战戟,腰间挎着战刀,尽显英武肃杀的气息。 宫门周围十丈内,别说普通百姓不敢靠近,就连鸟雀都不敢落地。 楚青云能清晰感应到,方圆二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