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 (第1/4页)

��苯褚嘤醒д叻治鲅芯渴吩厮逯椋�浴�构庵�椋�兴泼髟隆�飧鎏卣鳎�醯媚岩杂镁伤道唇馐汀���

“吴叔,来,喝口茶再说……”张华乖巧,见老吴说得口干舌躁的,赶紧给他倒了一杯茶水。

老吴笑笑着以示谢意,然后端起茶杯喝了几口,着实说得口干了。

“这随珠啊,又有名字叫做‘隋候之珠’,是与和氏之璧齐名的珍珠,后世便将那些绝世珍宝用隋候之珠,和氏之璧来形容,相传汉东国,有隋候,是以姬姓的诸侯,偶在江边见到大蛇重伤,当即用药治伤,大蛇伤好后从江中衔了一颗珠子来报恩,这颗珠子就是所谓的隋侯之珠了,相传有明月之光,盖世之宝,不过从来都只是个传说,史书记载多,但从无实证,没有任何人见到过!”

张继业,张华,还有苏雪对这隋侯珠虽然没听说过,但和氏璧却是知道,打小学的书本中就有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贵重的宝物之一,古有多个朝代争夺的传国之宝,听得的确不少,所以老吴把隋侯珠与和氏璧相提并论,足以想像到那颗珠子的贵重了。

不过,现在老吴手中拿着的这颗发光的珠子,就是他嘴里说的隋侯珠?能与和氏璧齐名的隋侯珠?这得值多少钱?

老吴说得兴起,又喝了一口茶,茶里含了几片茶叶,老吴也没吐出来,在嘴里嚼了一嚼,当即就吞进了肚里,然后又说了起来。

“当今有学者便到断蛇丘实地勘探,发现与古书所载不符,断蛇丘与现今的潭水相距甚远,因地壳运动而发生的自然运动中,河道变迁,在这一带找不到随珠的踪迹,而且隋地,今湖北随县一带,江流湍急,山洪常发,水浑浊而温度低,并不适合珍珠蚌的生长,更难有长成蛋卵般大的随珠,受渣水故道变迁的启发,勘探的学者再深入大洪山麓地考察,结果在钟祥九花寨一带的山中发现了大量的金伯利岩,这让他们有了对随珠是最高宝石级的金刚石的猜测,因为金伯利岩是一种基质不含长石的偏碱性超基性岩,是原生金刚石矿的主要母岩,南非的金伯利地区就因此而得名,而古书中记载的随珠是,‘珠盈经寸,纯白,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而金刚石中,只有曲面晶形的宝石级金刚石是有可能会发光的,而且是世所罕见的最高等级的宝石,不过随珠到底是蚌珠夜明珠,还是曲面金刚宝石,当今的学者们也是各有争论,没有一定,只因为没有任何人见到过实体,无法确认!”

老吴说到这里,盯着手中的珠子,仍然是又惊又诧又奇又兴奋,虽然猜测,但也不会确定,张灿要他说,也只是说随珠的传说来历,对这个典故,他自然是知道的。

“小张,你说说看,这颗珠子,到底是什么来历?”老吴又问起张灿来。

张灿笑了笑,随口道:“这颗珠子吧,我估计是随珠,当然我也不敢肯定,不过如果以夜明珠的标准来衡量它的话,这颗珠子的光色为月色,属最上乘的色度,而且光色及远,这更难得,还有就是,一般的发光莹石是要先吸热吸光源,然后才能发光,而这颗珠子本就密封于蛇雕外壳里面,肯定就吸收不到热源和太阳光等等光源了,而且它发光后本体不发热,由这一点就可以肯定,它是自体发光,而不需要吸收能量源再发光,这是最难得的明珠,呵呵,就算它不是那颗古相传的随珠,那它也是一颗世所罕见的奇宝!”

老吴连连点头称是:“是是是,对的,这颗珠子就算不是随珠,但以夜明珠的标准来衡量检测,它都是属于最上乘的级别,不过到底是不是金刚石,那还要经过化验检测才知道,但如果是金刚石的话,那就太罕见了,像这么大颗的金刚石,那更是世所罕见了!”

说了这些,老吴眼光一扫,瞧到那被张灿敲碎了的蛇雕,脸色又是一变,这才想起来之前发生的事,想了想,又恍然大悟的道:“这……这当真有可能是随珠啊,你们瞧瞧这蛇雕,雕工技艺如此高超,显然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出的,对一件普通的玉石花这么大的工夫来雕刻,原本就是有特别原因的,而且这蛇雕,似乎又隐喻了这随珠是‘灵蛇珠’的传说,是大蛇而得来的……”

“那……”张继业有些结巴的问着,“吴叔,这颗……这颗珠子是个宝吧?那到底值多少钱啊?”

张继业倒不是贪心,只不过他是个乡下人,没什么文化,对自己想像不到的宝物的衡量,通常都是以能值多少钱来衡量的,这只是一个问法。

老吴摇摇头道:“这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这是国宝,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你当真要以一个价钱来比喻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