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便在桥北修建了“龙雾庙”。 至明代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有一孙知县,常以修复古迹为要务,当时正逢久旱不雨,孙知县亦率吏民祈祷于已破旧的龙雾桥和庙,他有感于前朝杜知县之善举,便对之进行了重修并刻石铭文《重修龙雾桥(庙)记》曰:

丰邑东去五里许,有石桥,名曰:“龙雾桥”, 北去三十步有庙,曰“龙雾庙”。 然庙无额,桥无碑,当时,侯孙莅政于兹,拳拳以修举废坠为务。景泰二年间,兹土久旱,斯民遑遑,……于是率僚庶以修之。于桥旁地掘尺余,得一字碑,破裂不完。详观,乃知为宋绍圣三年,邑令杜因桥祷雨,以安岁事。而杜乃立庙于桥北,奉神加恭,冕服以享,撰碑文用垂久远。至今丰人因之以有庆焉。侯得是文,即日命工重修桥祠。未几,大雨方千里而来。侯等踊跃而喜,遂立石以记之。……桥祠去古已远,沉埋湮郁,几经隆替矣。嗟乎,桥祠一物,固有终穷,而其有灵气者,钟于神物,虽久而不衰,况其龙也,雾也,乃天地阴阳之全,变化聚散,皆不可测。是以龙兴雾滃,理势必然。而取以为斯桥之名,断自汉高初生,母遇蛟龙而得。后基四百年帝业,岂偶然哉!至今丰人尚仰龙德。既生汉高以显斯土于前;复赖桥祠以流惠泽于后,万古一日,何其幸哉!然非特丰人之庆,实后人之幸也!继今以往,……尚有如今日之继杜令者?是为记。①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关于刘邦的母亲(2)

又据新版《丰县志》记载:

县城东北郊有龙雾桥、祠及龙雾桥遗迹,龙雾桥在丰县城东北五六里地方,《史记》所记刘邦母在此遇龙有孕而生刘邦,因名之。1981年,在龙雾桥附近开河挖渠,得龙雾桥记文石碑二块。一是明代景泰元年之《重修龙雾桥庙记》,一是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之《重修龙雾桥庙记》。②

汉高祖刘邦出生之神话故事的出笼,肯定与汉家皇室宣传的皇权神授有关。既是神话故事,当然不可能全是真的。然而,后世许多人还居然当了真,“方志”、“史书”、“演义”、“戏说”也争相收录渲染。自然,这只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而已,表达了人们对开国明主之再生及其太平盛世的企盼。

2。高帝之母,不声不响地去了

史家再一次提到刘邦之母,则是在刘邦登基称帝之时了。《高帝纪》仅作了如下记载:“汉五年,……二月甲午,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追尊先媪曰昭灵夫人。”

就这样,这位养育了一代伟大帝王的母亲,未见其他任何事功存世,便不声不响地离去了,她是卒于何时,又是如何亡故的呢?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因大意,兵败彭城,项羽派兵去丰沛,搜捕刘邦家人做人质。刘太公、刘媪与吕后及子女等落荒而逃,中途不幸走散,太公、吕后等被楚军掳去。此后在荥阳前线,刘太公几乎被项羽烹杀,却不见刘媪之面。再之后楚汉双方签订了鸿沟停战协议,项羽归还了太公和吕后,亦未见刘老太还归汉营。看来,刘老太恐怕是悲惨地死于战乱之中了。或许由于刘母是一位生育了龙子的神灵,而神仙的生死活动,凡人是无法了解的,当然汉家史官便无从记录了。对此,

《补注》引:三国时魏人如淳曰:“《王陵传》云:楚军取太上皇、吕后为人质,又项羽归还太公、吕后,不见归还刘媪也,又上(指高祖)五年,追尊母(亲)媪为昭灵夫人,高后时追尊为昭灵后耳。”

《正义》引:《汉仪注》云:“高帝母,起兵时死于小黄城,后于小黄立陵庙。(先媪已葬陈留小黄)”追述了这一事实。

《正义》还引:“《陈留风俗传》曰:‘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于黄乡,天下平定,使使者以梓宫招幽魂,谥曰昭灵夫人’;引括地志云:‘小黄故城在汴州陈留县(今河南开封附近)东北三十三里’。”

令人困惑的是,太上皇刘太公生前享尽荣华富贵于“新丰宫”,死后葬在万年陵,而刘邦之母却葬在“陈留小黄城”,未见与其父合葬于万年陵的记载,亦未有回归于故里老家——“丰”之坟地的记载。③而陈留就在魏国故都大梁附近,当年刘邦祖父丰公便是自大梁率全家迁来丰地的。大梁自然也应是刘邦祖籍之所在,那么小黄城可能就是刘邦祖辈之陵园所在地了。或许这也是刘邦之母在战争中命丧陈留,葬于小黄城的重要原因之一,刘母未能与刘太公合葬的原因,便只能有待考证了。至于传说中所谓“刘媪为刘太公之妾”的说法则无从考证。

一、初评易中天先生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