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页)

诸葛孔明,也经常“需要冷静一下”,后来还写出“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古名句,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不过,他用的工具是扇子。就连《大学》,开篇就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中国人起名字,尤其是女孩子,也喜欢用“静”。看来,确实有很多人关心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来看看佛祖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佛祖没有像达摩一样一句“你的心在哪?”就把学生打发走,毕竟已经是师生关系,要教的仔细点。

佛祖说:“你要勤加参悟,最后到一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境界,就可以了。”

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什么东西?看似很拗口,的确也是。这也是音译惹的祸,意译的话是“无上正等正觉心”,还是不明白。反正这是一种至高的妙智慧境界,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既然无法形容,就不形容了,凑合着看。下面没有这种很拗口的文字了。

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个基本概念,老师应该给他们讲过,因为之后需菩提没有问这个到底是什么东东。

须菩提又问:“那,怎么参悟呢?有没有什么要诀呢?”

佛祖回答:“你要记住两句话:1,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虚幻的,都是空无一物的。2,你在参悟的过程中,什么都不要执著,不要执着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摸到的,甚至直觉到的。因为一切都是虚幻的,所以你感觉到的这些,也都是不可靠的。”

到这里,差不多有点佛教的意思了,什么四大皆空,什么一切都是虚幻,什么一切不可执着,常常听到的这些佛家常常提到的老生常谈,都差不多是佛祖说的两点这个意思。

须菩提又问:“你这里说的‘一切’,也包含你刚说的参悟到的那种叫什么来着的那种至高境界吗?”

看来,须菩提是个很好思考的学生,在反问老师了。这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啊,咱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看来佛祖的刚刚教导确实有问题啊。如果包含了那种境界,那就说明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既然不存在,那还参悟个啥呀,整天参悟个不存在的东西,老师忽悠学生呢!要是没包含,那就说明有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他的学生天天要参悟的那个&*%(心。这?##皇切榛玫模�敲捶鹱嫠�降摹耙磺卸际切榛谩钡慕崧鄄还プ云啤?/p》看来,佛祖这时候是不是应该面红耳赤:“这个……这个………下课吧,下堂课再讲这个问题。”

但是,佛祖毕竟是佛祖,不是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佛祖会怎样面对这个难题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8)第八章 传道

佛祖打心眼里为这个学生高兴,为的是他敢于思考。

他答道:“你的问题很好,我给你解答。刚才讲的那种心境,其实也是空的,是虚无飘渺的。刚才提到有这么一种心境,而且还起了很长一串名字。其实,只是有一个名字而已,本质上什么都没有。”

须菩提略有领悟,说:“你经常告诉我们什么东西都是空的,那张桌子是空的,那把椅子也是空的,是不是那种心境也跟这些一样,也是空的?”

佛祖答道:“正是。桌子椅子,都是空的,只是起了个名字而已,其实什么都没有。”

须菩提说:“好,我记住了,这些都是空的。是不是我时时刻刻铭记这个‘空’,就达到你说的那种境界呢?”

佛祖说:“不完全是。那种境界,需要你什么都不要执著。如果你这样,那就又落入另一个执著了,执着于‘空’。再说,那个境界也是空,你也达不到。”

须菩提又有所领悟,说:“知道了,空也不能执著。”

佛祖继续说:“总的来说,万事万物,都是空的都不是这种事物,仅仅只是个名字而已。总结成一个公式,那就是:X,即非X,是名X。这个X可以套用万事万物,包括眼前的桌椅,也包括宇宙间星辰,也包括刚刚讲的那种心境。就是要告诉你,什么都不要执着。”

须菩提微微点头:“我知道了。”

毛主席在会见赵朴初的时候,一见面就对他说:“你们佛界有个公式,就是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是吧?”

赵朴初是一个僧人。他跟北航倒是还有一些关系。当初北航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时候,小明就是这个僧人题词的。现在,这个题词在校门口,主楼上,本子上,饭卡上,还有个各部门,旗帜,校徽上,到处都可以看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