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2/4页)

此时阳云汉的“龙驹”宝马还寄存在“清浊”客栈,骑的是一匹大理国战马。那活鱼不偏不倚正砸在马头上,顿时鲜血四溅,马儿受到重击,哀鸣一声扑倒在地。阳云汉连忙从马背上一跃而下。

帝洛巴要的就是拖延阳云汉片刻,立刻拨转马头冲向杨德忠所在战团。人还未至,左右双掌已经挥出,分袭大理国皇帝段素廉和太子段素隆。

段素隆不知“时轮金刚”帝洛巴深浅,还待回剑阻拦。段素廉却是帝洛巴手下败将,深知帝洛巴武功卓绝,连忙喊道:“隆儿速退。”边喊边勒马退开。

段素隆虽然勇武,却素来遵从段素廉旨意,听到段素廉喊话,立刻撤招拨马避开。

帝洛巴瞥见阳云汉运起轻功正要扑将过来,又见缓过气的狄青,种世衡,李超三人也正想围拢过来,哪里还顾得上追杀段素廉和段素隆。逼退二人之后,帝洛巴拨马就走,口中喊道:“杨大人快走。”

杨德忠不等帝洛巴喊话,早已催马向西奔去。帝洛巴打马追上,二人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策马扬鞭而去。

阳云汉等人眼看追之不及,忙和大宋军兵及大理国禁卫军一起继续围剿叛军。这几人武功高强,叛军哪里是他们敌手。

大理皇帝段素廉眼看叛军败局已定,忙高声呼喝道:“诸位大理边军将士,尔等是受那杨德忠唆使,方才行此叛乱之举。若是尔等放下兵器,弃暗投明,朕愿意既往不咎,赦免尔等罪行。”

叛军眼看主帅杨德忠和帝洛巴逃走,知道大势已去,除了一些杨氏将官外,哪里还会再负隅顽抗,纷纷丢弃兵器投降。剩下负隅顽抗之徒很快都被剿灭,城外两万叛军除了死伤六千外,剩余一万四千人悉数投降。而大宋一万官兵不过阵亡了区区八百人。

大宋将官种世衡,李超,狄青三人连忙上前来和阳云汉相见。种世衡曾得阳云汉传授雷霆刀法,而李超在三都谷大破吐蕃时曾和阳云汉并肩战斗,二人见到阳云汉自然甚是激动。

不过最为开心的却是狄青。此时狄青脸上稚气已脱,隐有和年龄不相称的风霜之色。见到阳云汉,他那精光四射的双目之中暗噙泪花,上前一把抱住阳云汉。

阳云汉心中感动,拍拍狄青后背,以示鼓励。

众人这才诉说起事情的原委,原来大理皇帝段素廉让太子段素隆躲藏起来,却是令其改换装扮偷偷前往大宋求救,求见之人正是阳云汉认识的故人范仲淹。

此时不过三年多时间,身为文人的范仲淹已经被提拔为大宋统领西北和西南军务的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原来寇准重新当政后,一意重振朝纲,虽遇“三鬼”掣肘,却依旧着力提拔像范仲淹这样的能臣干吏,故而范仲淹才得以扶摇直上。而种世衡和昔日曹玮手下李超皆在范仲淹账下任职。

最奇的是那狄青,一年多前年纪小小的狄青也前来投军,范仲淹原本不想收留于他,耐不住狄青软磨硬泡,央求范仲淹试用于他,若是不行,自己自会离去,范仲淹只得答应下来。

没想到这一试,竟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狄青尽管年幼,却习得一半“龙甲神诀”上乘武功,武艺极为高强,作战又甚是勇猛,竟在军中屡立战功,已经和李超一样官至偏将。

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范仲淹收到段素隆所求,立刻请示朝廷,委派种世衡为主帅,李超和狄青为副帅,带着段素隆一起,统领大宋一万边疆精锐前来驰援,这才出现了神兵天降一幕。

众人刚诉说完事情经过,南城门恰好再次打开。清平官高观音泰,无为寺梵苦和梵集两位老僧率领城内军兵出来接应。

见到大理皇帝段素廉后,高观音泰连忙细细禀报城内情形。从东边洱海乘船进城的叛军足有三千人之众,他们击溃羊苴咩城东一千水军后,冲入城内,直扑皇宫而去。

正率领一千禁卫军缉拿城内杨氏余党的高观音泰闻讯连忙带兵回援皇宫,却反被叛军包围。高观音泰只得率军苦苦支撑,好在终于等到梵苦统领三千人马赶到,经过一场血战,终于将叛军剿灭。

说到这里,高观音泰哭丧着脸:“启禀圣上,请恕臣下无能,未能保护好杨皇后。那叛军冲入后宫,竟把杨皇后给杀了,所幸白贵妃安然无恙。”

段素廉听到这话,心中大痛,却又无可奈何,只得摆手说道:“也罢,命里一尺,难求一丈,一切皆是因缘造化。”

就在段素廉唏嘘不已之时,阳云汉突然说道:“不好。”

第一百八十四章 玉龙雪山

段素廉忙问道:“阳壮士,我们刚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