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别人把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按照社会生物学的理解,人和动物行为的最大目的是最大程度的复制自己的基因以保留更多后代。在我看来,惯性又是导致这种现象的背后推手。活着,就是对活着的解释。任何生命都不具有意义,活着的一切那一切活着的原因都仅仅是当下它是活着的。

生命都具有自我维持的本质,生命的存在,正如非生命的存在一样,活着的一切,就像星体的运转一样恒常的延续着。你若问草木为什么荣枯,那你看看河水为什么流淌吧。生命生生不息,正如河水不舍昼夜一样。

一切活着的和即将活着的,一切死去的和即将死去的,无不在惯性的作用下延续着。这就是对生命存在的解释。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真理存在之辨

真理存在之辨

一.真理何以存在

二.真理以何种方式存在

三.可否经由认知到达真理

四.虚妄的真理

一。真理何以存在

1.

真理是因为需要而产生,还是作为一个先验的事物天然的存在?

在人生乃至人类的所有追求中,最能体现人类理性以及理性存在的无疑是对真理的追求。人性在真理的追寻过程中得到最为充分的展现。对真理的追寻是整个人类天空中的最亮的一道光芒,它突兀于其他所有追求之上,它的追求者和那些创造了它或者真正拥有了它的人都在相当程度上过着一种真正属于人的生活。

总体而言,追求真理者肩负着比其他所有人都更沉重的使命,他们都试图通过寻求真理来提高全人类的生活状态。然而这样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是否是因为预设了人生意义的前提存在而作出定然是孤独的上下求索呢?再者,理性的沉思真比无知的快乐更能使人生璀璨发光吗?对终极真理的追寻究竟有什么意义?是为我们的存在找到精神支点吗?也许回答这个问题,是比回答真理本身是否存在更为重要。

可以发现,人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相应的理由,即使当时不被自己察觉,事后也往往会赋予一定解释。即使是错误的,人们仍然擅长以从中吸取教训作为原谅自己的理由。甚至“接受自己”成为一条格言,用于告诫那些苛求自己的人。人们不但擅长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还擅长肯定自己的欲求,通过肯定他人来肯定自己。总之,人长于寻找理由来肯定自我。这些理由往往让人们深信不疑,甚至以生命为代价,虽然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理由会诧怪不已,但是各自的理由都表现为对自己的肯定。这种肯定始终自觉或不自觉的存在。当同样的理由经反复验证或深入的思考而成立,或者已经被周围大多数人接受,或者被权威认可和宣传,那么即使在不同的人心中,都会对这样的理由更加坚信不疑,对以这样的理由去做相应的事情更加确信。当这样的过程经过重复或强化,理由往往被完善,肯定上升至确信进而会上升变为一种信念。这种信念在作为“谬误”的对立面存在时,往往以真理的面貌表现出来。

真理是人类的认知尤其是理性力量的产物,是人类自我肯定过程中强烈的表达形式。

真理只为人类拥有,但是它却并非起源于人类。作为生命的普通一员,人类的真理在其他物种中也以相似的形式出现。任何物体都在保持现有的状态,直到有外部力量去改变这一现状为止。从我对生命存在的解释出发,惯性同样作用于生命体。生命总在保持着生命这个状态,即生命总在于维持生存。但这种维持的共同本质,却因为生命进化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从总体上看,随着生命进化程度的提高,意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理性力量相应增长。尤其在人类发展史中,生命对自身的维持首次由无意识的本能转向意识领域。当人类的意识普遍寻找并找到(当然是毫无疑问的找到)肯定自身存在的理由时,一些理由逐渐被一定范围下的多数人接受,并渐渐强化进而几乎成为信念。这些理由成为“真理”的前身。当理由和肯定自己的需要被强化或者需要用其来指导人们生活,尤其是遇到阻力的时候,它们往往会被强烈的表达出来,这样表达出来的理由和肯定,往往被冠名为“真理”。

真理是人类自我肯定的强烈表达形式,也是生命维持生存的惯性本质由无意识的本能领域延伸至意识领域的相应表现形态,是强大的理性力量发展的结果。在古代社会,思想流派远不如现在繁盛,“真理”只属于种类屈指可数的几个派别,接受它的人为数不多,而将它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