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 (第1/4页)

天佑九年夏,八月初九,大齐淮南令刘安捡举晋王谋反。晋王夜奔,于八月十六,自蓟州出苍原,八月二十,出现在觉罗部,奉溥仪为主,历数大齐十大罪状,号召天下共讨之。

这本是一个笑话,一个天大的笑话,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情与大齐王朝唯一一件下品道器联系在一起的话。这就是一个笑话。

但是可惜,这很不好笑。

晋王不仅夜奔了,还带走了大齐王朝用以镇压气运的下品道器!

“你们,都是猪吗!!!!”

愤怒的咆哮声在京城的皇宫上空飘荡着,这一个月来,猪是大齐皇帝口中出现的最为频繁的一个词,儿子们都是猪。宗室都是猪,大臣都是猪,宫里的太监也都是猪。

是的。也只有猪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竟然让晋王盗走了用以镇压大齐王朝气运的道器,还顺利的跑出了边关,投奔到了大齐的死敌帐下,这完全是打脸,**裸的打脸,大齐王朝开国数百年来所积攒的威势,名声,全都在这件事情上被丢的一干二净,甚至,大齐的皇帝陛下现在都不好意思去宗庙见列祖列宗的牌位了。

如果说这已经是惊爆天的大事的话,那么接下来,觉罗部的反应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在公布了大齐王朝十大罪状之后,觉罗部的溥仪正雄心勃勃,要借着大齐王朝的这件道器巩固觉罗部已经不再牢固的八部之一的地位,并与魔门和其他几部联合,准备对大齐施以兵威的时候,努尔哈赤突然之间反了,带领忠于自己的狼骑,将自己的老子溥仪囚禁了起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觉罗部肃清,自称天命汗,并得到了苍原其他七部和魔门的承认,正式入主觉罗部。

努尔哈赤成功上位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将晋王的脑袋送回了大齐,然后便派使节与大齐谈判,谈的就是那件下品道器,条件很简单,只要大齐王朝将王观澜交出去,那么,那件下品道器便会重回大齐。

镇压气运的下品道器和藩王的庶子之间,孰轻孰重,根本就不需要进行选择,如果这个庶子不是王观澜,牵扯的又不是宁王这个外姓王的话,事情就会变的十分的简单了。

可惜,天下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如果。

在大齐朝廷还没有回应之前,宁王府便在第一时间以极为强硬的态度针对此事发现了自己的声音,西南三州道兵全体出动,将在西南三州的胡人都抓了起来,如有反抗,杀无赦,经过三个时辰的鉴别,与觉罗部有牵连的胡人全部被斩杀,头颅堆在南华城外,其他的胡人全都被割去了双耳,刺瞎双眼,驱逐出境,宁王当着南华城大小官员的面,直接将桌子掀了,咆哮着称谁要是敢在他面前提这件事情,他就将谁丢到怒水河中喂鱼。

与此同时,其他三名异姓王也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大齐王朝是天朝上国,绝不能用自己子民的性命去交换利益,而大齐的舆论也分为了两派,一派自然是认为王观澜应该以大齐的大局为重,牺牲小我,但是更多的人则是站在了王观澜这一边,认为绝不能像觉罗部妥协,胡人都是狼子野心,谁知道他们还会不会提出多么过份的要求。

一时之间,大齐王朝就仿佛是锅煮沸了的热汤一般,沸腾不已。

就在天下一片哗然的时刻

九月十四,一直沉默的大齐王朝终于发出了声音,召王观澜入京!!

仅仅只是召王观澜入京而已,除此之外,别无他言,这入京究竟是作交易呢,还是寻找对策呢,还是其他什么事情呢?

没有人知道!

圣旨也仅仅是一句话,召举人王观澜入京罢了!

于是乎,随着这道圣旨,天下人的目光再一次集中到了西南三州的小小益'奇‘书‘网‘整。理'提。供'城之中,看着这个在一年前惹下天大风波的年轻人如何选择。

王观澜并没有拖时间,也没有做出什么出人预料的事情,在接到圣旨的第一时间,便入了宁王府,和宁王密谈一夜,第二日,便直接御使着斩魄刀,直向京城的方向飞去。

他现在是第七级的力量层次,又炼化了上品灵兵,从南华城到京城,路途虽然遥远,但是以他现在的速度,最多不过是两天的时间罢了。

王观澜这一路上没有耽搁时间,甚至还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两天的路程,他用了一天半的时间便走完了,在距离京城约百余里的一处镇集之上,按下了刀光。

这一片镇集叫做河源渡,与京城隔着一条金水河,王观澜在河源渡降了下来,随便找了一间客栈住了下来,好好的洗了个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