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2/4页)

且明显还差一点儿没挖完,按照进度推算,估计也就昨天夜里发生的事儿。

果然,这几个人承认是他们晚上干的,看着这伙人一脸实诚劲儿,围过来的几个记者直叹气摇头。其实这事儿很简单,开发商可以直接走法律程序,或者向有关方面反映。可这帮人大概是被工期拖延造成的经济损失给急晕了,既然天天耗着也谈不出个结果,索性私下里自己动手想出个挖坑的辙来。话说回来,这主意倒也不像外地有个别开发商雇人行凶、或者往住户家里扔毒蛇那么恶劣,反而是很有点儿别出心裁。结果,民工们趁夜深人静偷偷挖出来的大坑,把钉子户逼急了,大早上便拿刀守在门口,拒绝再和拆迁的人谈。

虽说按多年的报道经验来看,摆明着是那个钉子户占不住理儿,可这年头,房价实在涨的是又快又离谱,任谁都会对开发商有些不满,所以有的记者在提问时态度也挺冲。晚报的一个记者听完这几位的解释,立刻问“挖坑干什么,是不是想动摇人家的地基”,听着记者口气严厉,窝着一肚子火儿的那负责人也没好脸儿:“这么个钉子户延误工期,我们又是守法的,所以只能挖个坑,一会儿就准备放水呢,养点儿草鱼,工期耽搁这么长时间了,得把损失找补点儿不是?”

肖主任调走了(2)

这理由实在有趣儿,不少记者都笑出声来。我憋着笑又和那实习生以及另几个记者去采访了钉子户,把两边的说法都录了下来。正准备核实一遍双方单位和具体职务、身份时,肖主任来了电话,说是在宣武门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跑交通的记者正休假,这边采访如果差不多了就交给实习生收尾,让我先去宣武门那儿,据说事故还挺严重。

等跑完了交通事故现场气喘吁吁地回到杂志社,那实习生已经写好了初稿。我把文字理顺、润色,个别段落调整一番,然后询问是否对各方背景情况进行了核实,他说不但核实得很细,连随后赶到的街道负责人、公安机关的表态都采访到了。眼见得事实无误,向肖主任作了汇报之后,这篇文章就刊发在新一期杂志的头条位置。

结果,就这篇报道出了问题。原来,那实习生在最后核实时没有听清,想当然地把这家小房地产公司的名字和另一家著名建筑集团的名字搞混了,结果引来了那家地产大鳄向我们上级机关的抗议。

事发后,社长、肖主任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与对方进行了沟通,总算是圆满解决,对方也没不依不饶地索要什么名誉赔偿。可毕竟是新闻失实,所以两个领导都向上级写了书面检查。

虽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也没谁受处分,不过本就拟定好的人员调整也就借此机会提前进行了。当然,这次搞的人心惶惶的调整其实很温和,除了老肖调至机关外宣办、办公室主任调至机关工会任职之外,其他人员都照旧,连老刘都没有任何变化,稳稳当当地待在了摄影部。

·············大家议论说,对于已经年近五十的肖主任而言,这去处算得上是个挺好的归宿。首先,外宣办的工作相对来说要比杂志社轻松;其次,那里每年都有一定数额的上级经费调拨,说白了,是个花钱的地方,不像在杂志社,领导们要殚精竭虑地琢磨创收问题。考虑到这些因素,肖主任应该没有理由对上级的安排感到不满。只有老刘私下里告诉我,老肖其实心情很不好,因为他喜欢做新闻,那种始终站在社会最前沿的感觉是会上瘾的,可以让自己始终心态年轻。

肖主任的送行会就安排在采编平台进行,社长特意让办公室的几个同志布置了一番,还悬挂上一个“热烈欢送肖主任”的横幅。

在机关人事部门领导宣布了任免通知之后,社长做了长篇发言,对肖主任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肖主任今后别忘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有事儿没事儿的,常回家看看”。引用完这句歌词,人事部门领导、社长、肖主任都笑了,看到领导幽默了,笑了,底下人也就都跟着笑了起来,有几个人特意让自己的笑声格外爽朗响亮。接着,肖主任也嘚吧两句客气话,最后祝大家在社长和未来的采访部主任的带领下,齐心协力,争取让杂志迈上一个新台阶。

看着社长和肖主任在送行会上互致敬意的融洽样子,怎么也想象不到他们会在社委会上吵成一团,在上级领导面前愤怒指斥对方。会后我问老刘是不是一起请肖主任吃一顿,老刘说自己曾经提过,但肖主任拒绝了,说犯不上给大家惹不必要的麻烦,反正还在一个机关大院上班,又不是生离死别,虚头八脑的事情能免则免。

“老肖还特别提到你呢,让你早点找到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