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2/4页)

“陛下您以为自己总是不会犯错吗?只是大臣们都阿谀奉承,刻意逢迎而已,不要以为没人说您错您就没错了,您犯过的错误,那是数不胜数!”

'1014' 具体是哪些呢,接着来:

“您奢侈淫逸,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二十多年不上朝,也不办事(说句公道话,他虽不上朝,还是办事的),导致朝政懈怠,法纪松弛,民不聊生! ” 这是公事,还有私生活:

“您听信谗言不见自己的儿子(即陶仲文所说的“二龙不可相见”理论),不顾父子的情分,您天天在西苑炼丹修道,不回后宫,不理夫妻的情谊(真奇了怪了,关你屁事),这样做是不对的。”

此外,文中还有两句点睛之笔,可谓是千古名句,当与诸位重温: 其一,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 其二,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这就不用翻译了,说粗一点就是:在您的英明领导之下,老百姓们都成为了穷光蛋,他

们早就不鸟你了。 综观此文,要点明确,思路清晰,即有理论,又有生动的实例,且工作生活面面俱骂,其水平实在是超凡入圣,高山仰止。 文章作者即伟大的海瑞同志,时任户部正处级主事。此文名《治安疏》,又称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当然,也有个别缺心眼的人称其为天下第一骂书。 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骂人不难,骂好很难,而骂得能出书,且还是畅销书,那就是难上加难了。整个中国一百多年来,能达到这个高度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鲁迅,另一个是

李敖。 而在我看来,如果把时间跨度增加四百年,那么海瑞先生必定能加入这个光荣行列。 嘉靖愤怒了,自打生出来他还没有这么愤怒过,自己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竭尽心智控制

群臣,我容易吗我。平时又没啥不良习性,就好修个道炼个丹,怎么就惹着你了? 再说工作问题,你光看我这二十多年白天不上朝光修道,那你又知不知道,每天晚上你

睡觉的时候,老子还在西苑加班批改奏章,不然你以为国家大事都是谁定的。 还有老子看不看儿子,过不过夫妻生活,你又不是我爹,和你甚相干? 所以在嘉靖看来,这不是一封奏疏,而是挑战书,是赤裸裸的挑衅,于是他把文书扔到

了地上,大吼道: “快派人去把他抓起来,别让这人给跑了! ”

说话也不想想,您要抓的人,除非出了国,能跑到哪里去?

'1015'

眼看皇帝大人就要动手,关键时刻,一个厚道人出场了。

这个人叫黄锦,是嘉靖的侍从太监,为人十分机灵,只说了一句话,就扑灭了皇帝大人

的熊熊怒火: “我听说这个人的脑筋有点问题,此前已经买好了棺材,估计是不会跑的。 ” 黄锦的话一点也没错,海瑞先生早就洗好澡,换好衣服,端正地坐在自己的棺材旁边,

就等着那一儀了。 他根本就没打算跑,如果要跑,那他就不是海瑞了。 青天在上 作为一位有着极高知名度的历史人物,海瑞先生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荣誉称号——明代第

一清官。 但在我看来,另一个称呼更适合他——明代第一奇人。 在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明朝,要想功成名就,青史留芳,一般说来都是要有点本钱的,

如果不是特别聪明(张居正),就是运气特别好(张璁),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而海瑞大概是唯一的例外,他既不聪明,连进士都没中,运气也不怎么好,每到一个工作岗位,总是被上级整得死去活来,昀终却升到了正部级,还成为了万人景仰的传奇人物。 正德九年(1514),海瑞出生在海南琼山的一个干部家庭,说来这位兄台的身世倒也不差,他的几个叔叔不是进士就是举人,还算混得不错,可偏偏他爹海翰脑袋不开窍,到死也只了

个秀才,而且死得还挺早。 父亲死的时候,海瑞只有四岁,家里再没有其他人,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虽然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现有资料分析,海瑞的那几位叔叔伯伯实在不怎么厚

道,明明家里有人当官,海瑞却没沾过一点光,童年的生活十分困苦,以至于母亲每天都要做针线活贴补家用。

很明显,在海氏家族中,海瑞家大概是很没地位的,大家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