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2/4页)

徐海对敌的明朝海军将领。而他所创建的俞家军,大都从渔民中选取,熟悉水性和流向,善于驾船,并经过严格训练,多次与倭寇海盗交战,有丰富

的战斗经验,堪称明朝昀精锐的水军。 经过五十年的淬炼与更替,他们来到了朝鲜,露梁海。 接到进攻命令后,邓子龙部从埋伏处突然驶出,将日军归路堵死,并以十只战船为一组,

向日军舰队发起多点突袭。 '1268' 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由于日军队列过长,而且毫无防备,转瞬之间,后部上百条战船

已被切成几段,虽然日军人数占优,却陷入明军分割包围,动弹不得。 包围圈内的日军一片慌乱,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准备和跳上船的明军肉搏,然而明军战舰却丝毫不动,保持着诡异的平静。

日军的疑问没有持续太久,便听到了答案——可怕的轰鸣声。 明军的第二波攻击开始,不用跳帮,不用肉搏,因为在邓子龙的战舰上,装备着一种武器——虎蹲炮。这是一种大型火炮,射程可达半里,虽然威力一般,炮弹飞个几百米就得掉

水里,但近距离内打日军的铁皮木头船,还是绰绰有余。 就这样,在炮轰、哀嚎、和惨叫声中,日舰队后军损失惨重,基本丧失了作战能力。 当炮声响起的时候,前军的岛津义弘立即意识到,中埋伏了。 但很快,他就显示出了惊人的镇定与沉着,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继续前进。 后军已经深陷重围,敌军兵力不清,所以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攻击向前,与顺天的小

西行长会师。只有这样,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在岛津义弘的指挥下,日军舰队抛弃了后军,不顾一切地向前挺进。 然而,他们没能走多远。 当岛津义弘军刚刚冲出露梁海时,便遭受了第二次致命的打击——李舜臣出现了。 被冷落三年后,李舜臣终于再次成为了水军统领,当他于三个月前上任时,迎接他的,

却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和一些破烂的船只,因为他的前任元均在战死的同时,还带走了许多水军舰船作为陪葬。 此时,明朝水军尚未到来,日军主帅藤堂高虎率领舰队横扫朝鲜海峡,无人可挡,而李舜臣,什么都没有。 九月十五日,藤堂高虎率四百余条战舰,闯入鸣梁海峡。 李舜臣得知消息后,即刻率少量龟船出战,确切地说,是十二条。这已经是他的全部家当。 四百对十二,于是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虽然李舜臣是少有的水军天才,此战也必败无疑,除非奇迹发生。 但事实告诉我们,奇迹,正是由天才创造的。

战役结局证明,藤堂高虎的水军技术,也就能对付元均这类的废物,经过激战,李舜臣轻松获胜,并击沉四十余艘敌舰,歼灭日水军三千余人,日军将领波多信时被击毙,藤堂高虎身负重伤,差点被生擒,日军大败,史称鸣梁海之战。

'1269' 对李舜臣而言,这不过光荣的开始,而露梁海,将是传奇的结束。 当日军舰队出现在视野之中时,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攻击令。 此时,岛津义弘的心中正充满期待,他已经看见了前方的猫岛,如此靠近,如此清晰,

只要跨过此地,胜利仍将属于自己。 然后,他就听见了炮声,从他的侧面。 在战场上,军队的侧翼是极其脆弱的。一旦被敌方袭击,很容易被拦腰截断,失去战斗

能力,其作用类似于打群架时被人脑后拍砖,是非常要命的一招。 很明显,龟船比砖头厉害得多。在李舜臣的统一指挥下,这些铁甲乌龟直插日军舰群,几乎不讲任何战术,肆无忌惮地乱打乱撞。在这突然的打击下,日军指挥系统被彻底搅乱,

混作一团,落海丧生者不计其数。 然而,就在这昀为混乱的时刻,岛津义弘却并没有慌乱。 作为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他保持了清醒的意识,在攻击发起的那一刻,他已然确定,敌

人来自侧翼。 而他的前方,仍然是一片坦途,很明显,明军并未在此设防。 那就继续前进吧,只要到达顺天,一切都将结束。 按照之前的计划,当邓子龙的第一声炮声响起时,陈璘启航出击。 出于隐蔽的需要,陈璘的军队驻扎在竹岛,这里离露梁海较远,需要行驶一段,才能到

达会战地点。 而在此之前,岛津义弘将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空虚的猫岛海域,成功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