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2/4页)

然能够控制群臣,你说这人厉不厉害? 但言官大臣是不管这些的,在他们的世界观里,皇帝不但要办事,还要上班,哪怕屁事没有,你也得坐在那,这才叫皇帝。 万历自然不干,他不干的表现就是不上朝,言官大臣也不干,他们不干的表现就是不断

上奏疏。此后的几十年里,他们一直在干同样的事情。 万历十四年(1586)十月,这场长达三十余年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的万历,基本上还属于上朝族,只是偶尔罢工而已,就这样,也没躲过去。 第一个上书的,是礼部祠祭司主事卢洪春,按说第一个不该是他,因为这位仁兄主管的

是祭祀,级别又低,平时也不和皇帝见面。 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上书提意见,他之所以不满,不是皇帝不上朝,而是不祭祀。 卢洪春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发现皇帝不怎么来太庙,又听说近期经常消极怠工,便上书

希望皇帝改正。 本来是个挺正常的事,却被他搞得不正常。因为这位卢先生除了研究礼仪外,还学过医,

有学问在身上,不显实在对不起自己,于是发挥专业特长,写就奇文一篇,送呈御览。 第二天,申时行奉命去见万历,刚进去,就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 “卢洪春这厮!肆言惑众,沽名讪上,好生狂妄!着锦衣卫拿在午门前,着实打六十棍!

革了职为民当差,永不叙用!” 以上言辞,系万历同志之原话,并无加工。

很久很久以前,这厮两个字就诞生了,在明代的许多小说话本中,也频频出现,其意思依照现场情况,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这家伙、这小子、到这混蛋,这王八蛋,不一而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字不是好话,是市井之徒的常用语,皇帝大人脱口而出,那是真的急了眼了。 '1295'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卢洪春的那篇奏疏,你看你也急。 除了指责皇帝陛下不该缺席祭祀外,卢主事还替皇帝陛下担忧其危害: “陛下春秋鼎盛,精神强固,头晕眼黑之疾,皆非今日所宜有。 ” 年纪轻轻就头晕眼黑,确实是不对的,确实应该注意,到此打住,也就罢了。 可是担忧完,卢先生就发挥医学特长: “医家曰:气血虚弱,乃五劳七伤所致,肝虚则头晕目眩,肾虚则腰痛精泄。 ” 气血虚弱,肝虚肾虚,症状出来了,接着就是分析原因: “以目前衽席之娱,而忘保身之术,其为患也深。 ” 昀经典的就是这一句。 所谓衽席之娱,是指某方面的娱乐,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综合起来的意思是: 皇帝你之所以身体不好,在我看来,是因为过于喜欢某种娱乐,不知收敛保养,如此下去,问题非常严重。 说这句话的,不是万历他妈,不是他老婆,不是深更半夜交头接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是一个管礼仪的六品官,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上书,且一言一语皆已千古流传。 再不收拾他,就真算白活了。 命令下达给了申时行,于是申时行为难了。 这位老油条十分清楚,如果按照万历的意思严惩卢洪春,言官们是不答应的;如果不处理,万历又不答应。 琢磨半天,想了个办法。

他连夜动笔,草拟了两道文书,第一道是代万历下的,严厉斥责卢洪春,并将其革职查办。第二道是代内阁下的,上奏皇帝,希望能够宽恕卢洪春,就这么算了。 按照他的想法,两边都不得罪,两边都有交代。 事实证明,这是幻想。 首先发作的是万历。这位皇帝又不是傻子,一看就明白申时行耍两面派,立即下令,即刻动手打屁股,不得延误。此外他还不开好意地暗示,午门很大,多个人不嫌挤。 午门就是执行廷杖的地方,眼看自己要去垫背,申时行随即更改口风,把卢洪春拉出去结结实实地打了六十棍。 马蜂窝就这么捅破了。 言官们很惭愧。一个礼部的业余选手,都敢上书,勇于曝光皇帝的私生活,久经骂阵的专业人才竟然毫无动静,还有没有职业道德? 于是大家群情激奋,以给事中杨廷相为先锋,十余名言官一拥而上,为卢洪春喊冤翻案。 '1296' 面对漫天的口水和奏疏,万历毫不退让,事实上,这是一个极端英明的抉择:一旦让步,从宽处理了卢洪春,那所谓“喜欢某种娱乐,不注意身体”的黑锅,就算是背定了。 但驳回去一批,又来一批。言官们踊跃发言,热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