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2/4页)

十一日。 皇帝已经撑不了多久,他决心,把自己的皇位传给眼前的这个人,但这一切,眼前的人并不知道,他只知道,这可能是个圈套,非常危险,绝不能答应。 两个人陷入了沉默。 在这关键时刻,一个人从屏风后面站了出来,打破了僵局,并粉碎了魏忠贤的梦想。 张皇后对跪在地上的朱由检说,事情紧急,不可推辞。 朱由检顿时明白,这件事情是靠谱的,他马上答应了。 八月二十二日,足足玩了七年的木匠朱由校驾崩,年二十三。 就在那一天,得知噩耗的魏忠贤没有发丧,他立即封锁了消息。 '1563' 疑惑 魏忠贤的意图很明显,在彻底控制政局前,绝不能出现下一个继任者。 但就在那天,他见到了匆匆闯进宫的英国公张维迎: “你进宫干什么?” “皇上驾崩了,你不知道?” “谁告诉你的?” “皇后。 ” 魏忠贤确信,女人是不能得罪的。 皇帝刚刚驾崩,皇后就发布了遗诏,召集英国公张维迎入宫。

在朝廷里,唯一不怕魏忠贤的,也只有张维迎了,这位仁兄是世袭公爵,无数人来了又走了,他还在那里。 张维迎接到的第一个使命,就是迎接信王即位。 事已至此,魏忠贤明白,没法再海选了,十七岁的朱由检,好歹就是他了。 他随即见风使舵,派出亲信太监前去迎接。 朱由检终于进宫了,战战兢兢地进来了。 按照以往程序,要先读遗诏,然后是劝进三次。 所谓劝进,就是如果继任者不愿意当皇帝,必须劝他当。 之所以劝进三次,是因为继任者必须不愿当皇帝,必须劝三次,才当。 虽然这种礼仪相当无聊,但上千年流传下来,也就图个乐吧。 和无数先辈一样,朱由检苦苦推辞了三次,才勉为其难地答应做皇帝。 接受了群臣的朝拜后,张皇后走到他的面前,在他的耳边,对他说出了诚挚的话语: “不要吃宫里的东西(勿食宫中食)!” 这就是新皇帝上任后,听到的第一句祝词。 他会意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张皇后有点杞人忧天,因为皇帝大人早有准备:他是有备而来的。照某些史料的说法,他登基的时候,随身带着干粮(大饼),就藏在袖子里。 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检举行登基大典,正式即位。 在登基前,他收到了一份文书,上面有四个拟好的年号,供他选择: 明代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就好比开店,得取个好名字,才好往下干,所以选择时,必须谦虚谨慎。 第一个年号是兴福,朱由检说不好; 第二个是咸嘉,朱由检也说不好;

第三个是乾圣,朱由检还说不好; 昀后一个是崇祯。 朱由检说,就这个吧。 '1564' 自 1368年第一任老板朱元璋开店以来,明朝这家公司已经开了二百五十九年,换过十几

个店名,而崇祯,将是它昀后的名字。 和以往许多皇帝一样,入宫后的第一个夜晚,崇祯没有睡着。他点着蜡烛,坐了整整一

夜,不是因为兴奋,而是恐惧,极度的恐惧。 因为他很清楚,在这座宫里,所有的人都是魏忠贤的爪牙,他随时都可能被人干掉。 每个经过他身边的人,都可能是谋杀者,他不认识任何人,也不了解任何人,在空旷而

阴森的宫殿里,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 于是那天夜里,他坐在烛火旁,想出了一个办法,度过这惊险的一夜。 他拦住了一个经过的太监,对他说: “你等一等。 ” 太监停住了,崇祯顺手取走了对方腰间的剑,说道: “好剑,让我看看。 ” 但他并没有看,而是直接放在了桌上,并当即宣布,奖赏这名太监。 太监很高兴,也很纳闷,然后,他听到了一个让他更纳闷的命令: “召集所有的侍卫和太监,到这里来! ” 当所有人来到宫中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丰盛的酒菜,并被告知,为犒劳他们的辛苦,今

天晚上就呆在这里,皇帝请吃饭。 人多的地方总是安全的。 第一天度过了,然后是第二天、第三天,崇祯静静地等待着,他知道,魏忠贤绝不会放

过他。 但事实上,魏忠贤不想杀掉崇祯,他只想控制这个人。

而要控制他,就必须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