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参谋长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摇头,最后才回答:“县大队成立了,一共四个县大队,都是营级规模的,两百人到五百人不等。至于区中队,区小队,还有各村的游击队,因为都是地方抗日政府组建的,具体情况军区并不清楚!”

“那就把清楚的同志叫过来!”司令员直接命令道。

然后盯着参谋长继续问道:“我没有记错的话,军分区三个主力团平时补充的新兵基本上都是在当地直接招兵,经过一到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以后才补充道部队。”

“是的,司令员!三个主力团都有自己的新兵连,专门训练新兵,补充主力平时的损失!”参谋长肯定道。

司令员的眉头一皱,继续问道:“那为什么不按照独立团电报中的办法来补充新兵,地方部队的战士都训练过,而且打过仗,有战斗经验,补充主力后马上就能投入战斗,肯定比他们自己训练的新兵要好!”

熊伯涛苦笑道:“司令员,地方部队的战士几个团长早就盯上了,而且不止一次向分区打报告,想要从县大队抽人直接补充部队。但是,县大队不同意,地方政府也不同意!”

“县大队是地方政府自己组建的,里面很多指挥员都是地方干部兼任的。如果把老兵和精锐都抽走了,这些部队就会失去战斗力,那县大队就不能承担维护地方治安,消灭小股日伪军和汉奸,保护百姓安全的职责!”

“胡闹,他们这是搞小山头,不顾全大局!”司令员毫不留情骂道。

“他们也不想一想,如果主力部队战斗力受到影响,没有主力部队牵制日伪军主力部队,以县大队的实力,能保护好老百姓吗?简直是胡闹,没有大局观!”

参谋长赶紧提醒道:“司令员你可不要乱说,他们也是按规定办事。他们不是部队,他们有自己的规定!”

“我也知道独立团这个提议的好处,但想要在整个军分区推广,必须要得到总部和聂司令员的支持!”

“那就给军区发电报!这件事对我们百利而无一害,必须要推广!”司令员直接决定道。

然后继续命令道:“一团和二团不是再扩展根据地吗?把这份电报给两个团长转发过去,让两个团战按照电报内容去办!”

“还有,我想知道,两个团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了!”

“很好!”熊伯涛马上回答。

“一团已经扩充到四千五百人,二团已经扩充到四千人,防守根据地的三团也扩充到三千五百人!”

“另外,独立团送上来的武器弹药也到了司令部。”

“我们从涞源城缴获的武器弹药也陆陆续续送回司令部。这一统计还真不少,除了轻重机枪数量少了点,剩下的步枪足够我们组建五个团。特别是王平送上来的,清一色三八大盖和中正式,整整两千五百条!”

第二百六十八章 自杀事件(第一更!)

“给我挑一千条三八大盖,一千条中正式出来,每条枪配子弹一百五十发,我要亲自去一趟军区。部队扩编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只在电报里汇报,说不定还会惊动总部!”司令员马上做出决定。

“还有,王平和程晓的这个提议,我也要一起带到军区。这么好的提议,肯定要想办法在整个军区推广!”

王平和程晓并不知道,他们的提议正通过司令员之手一步一步王上传,最后竟然连总部都给惊动了。

压缩民兵和地方部队的规模,尽管独立团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后勤处长蒋红春却非常高兴。

部队一下少了这么多脱产的战士和干部,独立团的后勤压力肯定会少很多。

而地方上的劳动力多了以后,大家就可以多开荒,多种地,秋收打出来的粮食肯定要比平时多。这样的话,独立团能从涞源获得的补给也会多很多,完全是一个有利于独立团的良性循环。

就在王平认为独立团各种事情慢慢走入正轨,自己也可以长松一口气的时候,邓洪涛来了。

“团长,出事了!”一走进作战室,邓洪涛就着急说道。

尽管现在还非常冷,但从邓洪涛额头上的一颗颗汗珠可以判断,他是一路飞奔过来找自己的。

“什么事?”王平,程晓,还有参谋长曾全同时看向邓洪涛。

“野战医院一个排长自杀了,还是一个老红军战士!”邓洪涛马上回答。

政委程晓皱着眉头反问道:“老红军,而且还是排长,他为什么自杀。不出意外,回到部队以后,他至少也是个副连长,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