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2/4页)

时期的护城河内,一般不对外开放。皇宫正殿是宫殿的中心部位,皇室的主要活动和外交礼仪活动都在正殿的“松之阁”举行。东苑及北之丸公园则经常向公众开放。旅客可以经大手门、平川门和北羽桥门进入。在皇居东御苑的内部是防御工事的遗址——幕府城堡,还是最初的城堡观望台。外苑位于是宫殿东南方的一座花园,有大片的绿地,还有经过jīng心雕琢的柏树。皇宫南面为皇宫广场。皇宫广场铺满砾石,并有大片草坪与树木。站在皇宫广场即可看见外苑的宫墙以及皇宫著名的景点──二重桥。二重桥是通向皇宫的特别通道。在新年和天皇生rì时,公众可通过二重桥进入皇宫并接受天皇的问候。二重桥后面是伏见矢仓,它是原江户城堡的一个观望角楼。

它是一处占地23000平方米的泥轰传统建筑,有绿sè的瓦顶、白sè的墙壁和茶褐sè的铜柱。其中正殿是整个宫殿的中心,皇室的主要活动和外交礼仪都在正殿的“松之阁”举行,长和殿是天皇接受群众朝贺的地方,丰殿内有大宴会场、常御殿为天皇内宫。此外,宫内还有花yīn亭、观瀑亭、霜锦亭、茶室、皇灵殿、宝殿、神殿、旧御府图书馆。

据史书记载,泥轰的第一代天皇于公元前1660年登基。据传说,天皇家族是天照大神之后。第一代泥轰天皇是神武天皇,他拥有神奇的力量并可以与众神交谈。事实上,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把3~4世纪看成是泥轰天皇王朝形成的较准确的时间,此时正是天皇的政权从九州扩张至吴东各地的时候。泥轰首都——东京城——的面貌独具特sè。这里有宽阔的大道,宽敞的被巨大的石头建筑所包围的广场和街道。但构成城市基础的却并不是这些,而是成千上万狭窄的、经常是曲折蜿蜒的小街小巷。尽管在东京有很多的公园、花园和林**,但在那些地方却几乎没有什么绿地。平常住户的院子也有很多的绿sè:不管院子有多小,总要栽上哪怕一棵树,几株灌木或是有个花坛。

16世纪中期的东京只是蛮荒沼泽地上的一片茅草屋,海风从四面八方吹来。但无论是从战略意义来看,还是从贸易通道的角度来看,城市的位置都极为有利,因此,根据当时的将军德川家康的命令,在现在皇宫的地点上开始建立起城堡。当时的工程极为浩大:他们排干了沼泽,开挖了沟渠,还修建了街道、桥梁和港口。

德川家康于1603年成为幕府将军,在他宏大的城堡中驻扎着他雇佣来的近卫军——约8万名武士。这也部分说明了城堡为什么会这么巨大。城堡被不高却很宽大的花岗岩城墙及注满水的护城河包围着。在城堡主要的大门前面还有军事长官们的住所。城堡中的所有建筑如同江户城中的其他建筑一样都是木结构的,而且,除了瞭望塔以外,也都不高。江户在幕府时期仅是个行政中心,明治天皇时它才成为首都。天皇在城堡中住了下来,并将其作为皇宫。这是1868年的事,当时幕府统治被推翻,zhōng yāng权力归还明治天皇。幕府将军的木结构城堡早在明治时期就付之一炬。在原地又矗立起新的建筑。这些建筑将泥轰建筑的传统特征和欧洲仿后古典主义风格的华丽结合在一起,有时甚至到了很有趣的地步。

然而在二战期间,由于1945年的空袭,皇宫同样被焚毁。后来,在有一片片古树的皇家园林中又建起了新的一层高的皇宫,其外表同东京郊区的许多资产阶级人家住的房子非常相像。在皇家园林的东部,紧靠着作为皇宫主要入口的双层桥的旁边,1964~1968年,按照建筑师吉村顺三的设计建起了一幢用于举行正式庆典和接见的建筑。它是依照泥轰的传统风格修建的:围着宽敞气派的院子平铺而建仅有一层的房子。吉村顺三并没有模仿原来的建筑形式,而在空间设计上采用了京都旧宫殿的建筑方法。这里各幢建筑被划分成几个区域,其内部装饰也同包围它们的花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宫殿的混凝土框架都包了青铜,同时用带人造铜锈的铜做屋顶——这是岁月的痕迹,“当神圣的材料不能说明建筑古老时,则至少要说明建筑的不朽。”离官方接见楼不远的地方有一幢由62个房间组成的现代建筑,现在里面住着天皇、皇后和他们未出阁的女儿。泥轰公园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树。这里汇聚了最具泥轰特sè的草木,如低矮的、枝桠弯曲的针叶松、棕榈树,数目众多的各式李树和樱花树、柏树、竹子、仙人掌以及长得像锥头杨树的柳杉。

如上所述,泥轰皇室的始祖是天照大神,而现在的明仁天皇的祖先都是她的后裔。所有去世的天皇都被视为真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