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2/4页)

8年,美国人创造出个英俊、正义的小人物来抵抗纳粹带来的消沉与恐惧;第二年二战爆发,美国人也不玩温文而雅了,怀揣复仇心,道德有瑕疵的恶英雄代表蝙蝠侠诞生。到了晚年,正义英雄超人肯定还是一根筋,邪恶英雄蝙蝠侠在歧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邪恶不敌正义,光明重返人间,非常主旋律。蜘蛛侠却没那么直线条。诞生于1960年代,冷战让美国人不再乐观,既不是单纯的荣誉也不是复仇,而有了那么点内疚。蜘蛛侠和他的同门师兄弟X战警,神奇四侠等等,都对当个英雄不大自信,还有许多普通人的烦恼:没钱,不会追女孩,工作能力差,还得照顾年迈的抚养人。蜘蛛侠的作者斯坦?李说:“超人和蝙蝠侠是穿着普通人衣服的英雄,蜘蛛侠却是偶尔换上英雄服装的普通人。”2006年《蜘蛛侠》电影拍了两部,第一部讲责任的重大,第二部讲如何平衡平庸与伟大,完全是城市青年成长的励志逻辑,到了晚年他突然变成个暴戾的老头也太没道理,而且,他的精液有毒,他原来不是个普通人,实在叫人万难接受。

所以《蜘蛛侠3》还是老老实实讲平民英雄的成长故事,城市青年又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选择做什么样的人。”蜘蛛侠在正义和邪恶中进行选择,穿红色紧身衣时还是铁肩担道义的英雄,穿被外星毒液侵蚀的黑色紧身衣时就变成了坏蛋。这个坏还不是真正的邪恶,最多把情敌揍一顿,或者跟老板打小报告。把黑紧身衣套里面,油滋滋的刘海耷拉下来时,他不仅不可恨,简直搞笑。黑蜘蛛侠像个小混混一样在街上的瑟,这要换成蝙蝠侠肯定要把街区夷为平地,要是超人则会是个女孩纷纷尖叫的万人迷杀手,惟有黑蜘蛛侠,姑娘们都避着他,他还自我感觉良好地在烟雾缭绕的小破酒吧跳了一段50年代土匪舞,那两下子非常找抽,非常加油好男儿。这等效果可能是拍惯了小成本搞笑恐怖片的导演萨姆?雷米的惯性,也跟娃娃脸演员托比?马奎尔脱不了干系。演蜘蛛侠之前他是个不得志的加州小青年,演技被形容为“高深莫测,不可预知,极易被忘怀”。他长得不帅,当不了主角,又是个娃娃脸,演不了硬汉,2岁父母就离婚了,性格懦弱缺乏钻营天分。高中辍学后跟好友迪卡普里奥一块拍电影,后者早成为明星,托比等了许多年才被选为蜘蛛侠。虽然也算个角儿,可有名点的角色就蜘蛛侠一个,外加上女搭档克里斯滕凭借《绝代艳后》在一线女星的位置上又往前窜了窜,看她把这个毫无攻击性的平民英雄弄得痴狂,不禁心生怜悯与担忧:从了他吧,多么可怜的小男人。

“《蜘蛛侠》系列延续至今,一直流动着美国人肆意妖魔化对手、依然用冷战思维去套用当今世界的习惯性思维方式。这种妖魔化正是配合美国的霸权主义国家政策而先行一步的文化铺垫。”看到这样的影评就跟看见小混混蜘蛛侠一样搞笑。不过喜欢宣扬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好莱坞大片的确让人不快,可美国人特别“无辜的无耻”,拍起主旋律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光辉时刻特写一下星条旗从不觉得不妥,这不是分析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技巧能学得了的。主流价值观在《蜘蛛侠3》中尤为明显,一个原因可能它就是一儿童片。坏人做恶都有个正当原由:沙人抢钱是了给小女儿治病,绿魔二代为父报仇,毒液蒙受了屈辱。蜘蛛侠也从来不杀人,即使前集中初恋女友被绿魔杀了,蜘蛛侠还是不开杀戒,没过两天又爱上了玛丽?简。这要换成蝙蝠侠,估计要先把坏人灭了,再在蝙蝠洞里生好几个月闷气。这就是蜘蛛侠的世界,坏人是怎么消失的?要么自取灭亡,要么幡然醒悟。在140分钟内暂且相信世界真这么美好。《沙龙》说还因为它是一怀旧片,处处追求60年代效果,甚至执行了1966年废止的《海斯法典》。美国电影大亨威尔?海斯给出的条框包括这么几条:表现上等阶级生活;绝不同情违法者;不详细表现罪犯采用的方法;不详细描写通奸行为,不为其辩护;不丑化任何宗教信仰,应当忠实表现历史、政治制度、历史人物和域外民族……仔细琢磨,《蜘蛛侠3》可一条都没执行。但怀旧情绪还是有的,尤其看中文配音版,主角一开口,一股过去的味道扑面而来:原来我在看译制片呐。

其实蜘蛛侠的黑紧身衣在1984年的漫画《神奇蜘蛛侠》里就有了,也是来自外星毒液侵蚀,是否激发了蜘蛛侠的黑暗面不得而知,只说“在执行秘密行动时穿着”。这时候把黑紧身衣拿出来,按照“美帝肆意妖魔他国人”逻辑,任何外来力量都是喽罗,蜘蛛侠的对手只有他自己,美国人太狂妄了。往哲学高度上走,简直就是自我反省和自我发现,就像《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