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1/4页)

�1933年6月间,彭德怀率红军第三军团主力东进,意在进占福州。在连城附近,首先将十九路军78师击败,不久,又在南平以南,击败十九路军61师之一部。情势危急,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人认识到同红军作战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与*合作。在章伯钧、麦朝枢等*人士的帮助下,十九路军和*取得了联系, 1933年10月26日,国民党的福建省政府、第十九路军代表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代表在江西瑞金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福建省政府主席蒋光鼐、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联合国民党爱国将领李济深、陈铭枢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发表《人民权利宣言》,正式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与蒋介石决裂。

他们宣布革命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外求民族解放,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内求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党统治;实现人民*自由;发展国民经济,解放工农劳苦群众。当时中华共和国推李济深任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蔡廷锴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陈铭枢为总政治部主任,辖5个军(10个师)5万余人。

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立即采取军事*与政治瓦解两手予以扑灭。军事上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指挥以蒋鼎文、张治中、卫立煌为总指挥的第二、第四、第五路军共12个师,和海、空军约15万人,从浙、赣、粤三省分路进攻福建。同时与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勾结,支持他们派出军舰11艘、陆战队400人,侵入福建省海域、港口,策应中央军作战。政治瓦解上,则交给了戴笠的特务组织,对革命政府内的官员能收买的收买,能策反的策反,做不通工作的一律暗杀!戴笠接到蒋委员长的命令以后,马上带着他的秘密力量去了福建。他们期待,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上策。

面对严峻的形势,李济深等决定放弃闽北,坚守福州,以11个团分守延平、水口、古田诸要点与厦门、马尾等港口;集中主力22个团于福州附近组织防御。12月21日,民国政府的中央军第二、第四、第五路军分向建阳、浦城、邵武推进;22日起,中央军航空队连续轰炸了延平、古田、福州、漳州等城镇。23日中央军海军进入马江,占领马尾、长门要塞,封锁闽江口。25日中央军分别占领屏南、建瓯、顺昌。1934年1月5日,第五路军第36师进攻延平,革命军寡不敌众,延平失守。中央军乘胜前进,7日陷水口,并包围古田。10日,厦门因守军倒戈,沦入中央军手中。12日古田守军3个团困守无援,被第二路军第88师缴械。水口、古田既失,福州无险可守,15日革命军向闽江以南撤退。18日中央军不战而入福州。革命军撤至仙游时,遭第五路军截击,遂以一部掩护,主力退集泉州。21日,中央军向晋江追击,占领漳州。

戴笠与他的特工,积极做革命军高级军官的策反工作,致使革命军内的军长毛维寿等人暗中倒向了南京政府;而国民党的高级特工范汉杰更是混入革命军中担任了副参谋长一职,戴笠则驻进了他的家里,在他的家中装了秘密电台,与蒋介石联系不断,因而革命军方面的军事动态,蒋介石了如指掌。范家成了革命军中反水官员的联系点,到了1934年1月18日,革命军第1军至第4军军长全部被戴笠收买,他们联名通电拥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至此,福建革命政府彻底失败。在这次讨逆行动中,戴笠与他的的特工组立下了奇功。他本人成了十九路军一些将领的座上宾,一支革命队伍,就这样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活生生地被他绞杀了。

在蒋介石调派大军入闽之际,福建事变的领导人曾把希望寄托在与*的联盟上,要求红军与十九路军互相配合,共同粉碎蒋介石中央军的进攻。为了粉碎国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并支持福建革命政府,彭德怀曾向*中央建议,留五军团保卫中央苏区,集中一、三军团和七、九两个军团,向闽浙赣出赣边区进军,依靠方志敏、邵式平根据地,威胁南京、上海、杭州,支援十九路军的福建事变,推动抗日运动,破坏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计划。毛泽东等人也主张将红军主力挺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以粉碎国军的第五次围剿,并增援帮助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但这两个正确的建议,都被当时掌权*中央的左倾领导人拒绝了。他们甚至认为,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不过是反革命政权内部的一个派别,与蒋介石国民党是没有多少区别的,甚至是最危险的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