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2/4页)

过一个念头:遭遇战。

在中国将领们见仁见智地猜测日方意图时,已将军指挥部设置于岳阳的阿南惟几正在一步步地实施他的作战计划。9日中午,他接到神田正冢的电报:“已扫清大云山方面之敌,沙港河以北不会出现大量敌军。”阿南立即下达两道命令,一是命40师团快速隐蔽地接替第6师团在大云山一带阵地,继续牵制中国军队兵力和指挥机构的注意力;二是命第6师团迅速在新墙河以北地区集结。 。。

中日两军激战大云山,薛岳不知道阿南惟几的醉翁之意(2)

40师团是1939年6月在本土通善寺新组建的部队。仗打久了,国内就没有那么多战斗力强的部队可派了。40师团装备和训练都比较差,在第6师团攻下大云山后,阿南偷梁换柱,将它摆在大云山,换回第6师团到主攻方向。40师团长青木诚一接到阿南命令后,派出师团中相对战斗力最强的重松洁大佐的234联队先期出发,去接替第6师团主力13联队。

重松联队所走的沿沙港河向北进入大云山区的路线正是出发时师团参谋长介绍不会出现大量中国军队的地带。所以10日中午,他们与中国军新10师遭遇时,最初的反应是非常意外和突然。

遭遇战就是在意外和突然中、在狭路相逢中展开的。

岳阳县志载:“民国三十年七月十九(公历9月10日),国军与敌寇血战于甘田。午至夜枪炮声不息。寇亡百余,国军伤亡亦重。翌晨,山岭、水田、河畔、道路,随处可见遗尸,沙港河水为之赤。”

晚10时,40师团后续部队赶到,包抄新10师侧后,鲁道源急令撤出战场,改道继续向大云山靠拢。

薛岳得知大云山地区出现了日军两个师团的番号,又增调新11师助战。

9月13日,第6师团13联队3;000余日军在撤出途中被万余中国军队包围在甘田附近。薛岳精神振奋,频发电报遥控指挥,志在将该敌全歼。

13、14两日,中国军队5个师将日军压缩在方圆不足10公里的范围内,一次次向敌阵发起强攻,山岭林丛间不时爆发激烈战斗。14日下午,第4军102师官兵由西向东猛攻过来,一时间杀声震天。日军13联队被分割,陷于混乱之中。眼看胜利在望,中国军队士气更旺,冲锋号四面八方一起吹响。日军拼死将部队收拢在一处,向来路突围。

突围日军并不知道,在他们的逃路上,已有一支伏兵翘首等待。那么等待在日军和伏兵前面的战斗与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原58军新编第10师3团7连中士副班长庞谷丰回忆道:

我们连的任务是插入日军背后,由一个高地也就是山头控制一条向西北去的道路。这是日军撤退的必经之地。

全连中午出发,急行军。一路上两次遇到敌机空袭,连扫带炸,亡3人,伤8人。连长请示营长后改走小路,但不久又接到命令,仍然走大路。小路近但难走,大路好走又太暴露,“宁走十里平,不走五里山”,为争取时间,还是走大路。

执行任务的前两天我吃了变质的肉,坏了肚子,又吐又泄。这天行军时病虽好了,但浑身无力。卫生兵报告连副,连副让我把枪和背包放在连部拉弹药的马车上。我一路走得直冒虚汗,口干舌燥。

到了地方,就听见东边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不断。我们赶快挖出一些简单的掩体和战壕。我行军占了不背东西的便宜,做工事不敢再偷懒。“掩体掩体,掩护身体”、“不想死得早,工事要修好”,这都是队伍上流传的口语,话虽土,道理却实在。

大约在下午两点钟左右,日军大队朝我们这边过来了。

我们都知道,有几个师的兵力在这一带,已经包围了日军一个团(联队),弟兄们心里都很有底,断敌后路,也有我们第3团2营、3营两个营,怕什么?当时想。连长叫黄伟,他在巡视各班阵地时说,这一仗下来,看谁立大功。

打仗分好仗和坏仗。好仗是形势好,不费多大劲,战果大、伤亡少;坏仗是形势不利,费劲再大伤亡再多,还是个败。开始都想这一仗是个好仗。

中日两军激战大云山,薛岳不知道阿南惟几的醉翁之意(3)

那时立功也不合理。打了胜仗,立功的自然就多。如果仗败了,那么你再勇敢,杀敌再多,功也是多不了,大不了。“败军之将,安敢言勇。”何功之有?像我们打的这一仗。

中午那顿是大米饭、烧牛肉,大家吃得高高兴兴。卫生兵专门跑来说,要是不想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