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4页)

修文、优礼文学之士,集人编篡各种大型图书,重修《太祖实录》,编篡《永乐大典》等均以解缙为总裁。但解缙在修《太祖实录》、定储之议及谏止出兵安南方面均引起朱棣的不满。关于修《太祖实录》前已论及。关于立储,解缙主张立长子朱高炽,深为有靖难功的朱高煦所恨。时朱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解缙又以进谏不可启争触怒朱棣,被斥为〃离间骨肉〃。永乐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竟不及缙。但朱棣并不以此坐缙罪,却以廷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既行,又被劾怨望,改交阯,督饷化州。朱棣亲征漠北,缙恰入京奏事,谒皇太子而还。结果被朱高煦说成〃私觐太子〃、〃无人臣礼〃,竟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一旦而为阶下囚。永乐十三年,朱棣查看锦衣卫囚籍,见到解缙的姓名,说:〃缙犹在耶?〃纪纲遂令缙饮酒至醉,埋积雪中,立死。

另一是梅殷。梅殷是朱棣的姐姐宁国公主的丈夫,最为朱元璋所喜爱。朱元璋见诸王强盛,曾密托他辅佐朱允炆。〃靖难〃兵起,他以总兵官身份镇守淮安。朱棣的军队南下,借进香之名,要穿过梅殷的防地。梅殷说:〃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朱棣大怒,写信给梅殷说:〃今兵兴诛君侧之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梅殷把使者的耳鼻割掉,放其回还,并说:〃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朱棣绕道打下南京,梅殷尚拥兵淮上。朱棣强迫宁国公主〃啮血为书〃,召梅殷还京。对于这样的人,朱棣当然不能容,但碍于皇亲不便公然下手。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报告说梅殷〃蓄养亡命〃,〃诅咒〃朱棣。朱棣不动声色,说〃朕自处之〃。他下令户部考定公侯驸马伯的仪从人数,借此命锦衣卫将梅殷家人执送辽东。第二年十月,梅殷入朝,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把梅殷挤到笪桥下淹死,随后向朱棣报告说梅殷投水自杀。 宁国公主找到朱棣,朱棣假意要捉拿凶手,并以安排她的两个儿子做官作为安抚。不料凶手被人指出,朱棣不得已要治其罪,而二人说:〃此上命也,奈何杀臣!〃一下露了马脚。朱棣大怒,立命力士〃持金瑵,落二人齿,斩之。〃 此二人亦惨矣。如果他们不供出指使者朱棣,或许还可以活命吧?不过,朱棣要杀人灭口,亦未可知。这件事足可以看出朱棣的阴险残刻。

有时,朱棣对得罪自己的人要故作宽大,并不马上治罪,而以后必借他故而杀之。永乐初,北京刑部尚书雒佥,向朱棣建言〃朝廷用人,宜新旧兼任。今所信任者,率藩邸旧臣,非至公之道〃云云,结果被认为〃语涉怨诽〃。朱棣把奏疏出示群臣,群臣皆言〃宜正其罪〃。朱棣却故示开明宽大,说:〃朕为天下君,政欲日闻直言,姑宽之。〃实则朱棣内心并未赦其罪。果然,永乐三年二月,朱棣竟以〃居官贪婪暴虐〃、〃擅作威福〃等罪名将雒佥处死。 这种政治现实使许多人感到失望而为之悲叹。永乐初曾任翰林检讨,最为解缙所重,亦卒为解缙事牵连致死的诗人王■写道:第86节:开创与守成之间(16)

有泪莫泣鲛人珠,有足莫献荆山玉。

赤心徒使按剑猜,至宝翻令笑鱼目。

更为恶劣的是,朱棣恢复了锦衣卫狱。

锦衣卫狱,又称诏狱,是朱元璋实行残暴统治的重要工具。它超越法律之上,以皇帝的喜怒为是非。其时,〃上(太祖朱元璋)时有所诛杀,或下镇抚司杂治,取诏行,得毋经法曹〃 。锦衣卫狱备有各种刑具,在皇帝的庇护下为非作歹,幽絷惨酷,害无甚於此者 后来,连朱元璋也不得不对锦衣卫狱加以限制。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悉火榜掠具。又六年,诏内外狱毋得上锦衣卫,诸大小咸经法曹。终高皇帝(太祖朱元璋)世,锦衣卫不复典狱。〃 朱棣即位后,虽然进行了大规模屠杀,但仍觉得宝座不稳,在表面的太平之中,潜伏着巨大的不安。朱允炆的死活下落还没有弄清。如果他还活着,随时可能东山再起。政治反对派不与朱棣合作,甚至图谋刺杀他,弄得他心神不定,疑虑重重,甚至做梦也不得安生 。诚如王世贞所说:〃天子(朱棣)既由藩国起,以师胁僭大位,内不能毋自疑人人异心,有所寄耳目。〃他任用了〃率先报效〃、〃颇目法家言〃的纪纲,〃治锦衣兵,复典诏狱〃。纪纲摸透了朱棣的心思,〃益布其私距,日夜操切阴计。闻上,上(朱棣)以为大忠,■之■咳之间。即淇成诸公号元勋,见则自匿引,不敢以衣比数。〃纪纲为人狠鸷,更恃此〃穷意为非〃。他手下的一批爪牙则〃曲侍奉纲,相缘借奸利数百千端〃。 锦衣卫狱的刑罚花样翻新,朱棣早已将《祖训》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