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把这本书带回家躺在床上读,不用站在书店的书架前腰酸腿痛地读了^_^。

多么神奇啊!

一句话,如果历史是个被人打扮了无数次的女明星,那么,咱们这次就一把撕掉她的*布,拼了,让她玩“卸妆”。

既然不是个让人赏心悦目的美女,就老老实实当个谐星好了,至少也要逗我们开心才行。

希望《谋说资治通鉴——纵横天下》能有一点点这样的效果。

1。一根傻大木的功效(1)

秦国很长时间内都不是个特别让人瞧得起的国家。

硬要攀关系的话,秦的发源也能和三皇五帝挂上钩。秦的国姓“嬴”还是舜帝赐给他们的。可是,自秦立国到秦献公去世,秦国在诸国中的地位始终不高。

先不提黄河、崤山以东的六个强国,就连淮河、泗水流域的十几个小国也都势头很旺。而和秦国接壤的楚、魏两国更是对秦国虎视眈眈。更令秦国恼火的是,那些国家还把秦国当成蛮荒之地的野蛮一族,共同鄙视之。

据传,王城洛阳的老百姓赌咒发誓的时候都这么说:“我我,我没偷你东西,谁要偷你东西谁就是个王八蛋秦国人!”

“喂,不能讲脏话?”

“好,谁偷东西谁是王八蛋!”

更离谱的是,连各国诸侯联合会盟都没有秦国的份儿。

这绝对是个奇耻大辱。

秦献公的儿子秦孝公即位时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处境。

他即位那年是公元前362年,才刚刚21岁。

21岁,还是个青春得可以做很多蠢事的年龄:旷课,迟到,上课说话,考试作弊,搞大女朋友的肚子,搞大别人女朋友的肚子,等等。

要是现在,秦孝公应该是个大四的男生,正在为自己考研失败而发愁;或者正琢磨怎样在毕业论文上造点假,以便自己能省出大量的时间去找工作。

当然,如果真的是秦孝公的话,他还可以让手下的太监们替他做实验。

不过,身处两千多年以前的秦孝公所考虑的,和现在大学毕业班的男生们截然不同。

虽然他没有就业压力,但也绝不轻松。

除了在找女朋友方面他可以长出一口气之外,其余的景况则可以让他不停地重复“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动作,直到他的胸膛变成一个便携式旅行小冰箱。

没法子,秦孝公从他“爹地”那儿继承的,就那么一个档次低的国家。

年轻的秦孝公咀嚼着从心底翻上来的恐惧和那份抑制不住的挫折感,体会着他国的鄙视与侮辱带来的冰冷,下定了决心:

秦国,一定要强大起来!

然后,秦孝公向全国发布“招贤令”:

不管是谁,只要能够出“奇计”让秦国强大,本王就给他副部级以上待遇,赐他无限期使用的商业用地。

这道招贤令在秦国引起很大震动,而且,也波及到了毗邻秦国的魏国。

魏国有一个拥有卫国皇族血统的青年——卫鞅。他对秦孝公的招贤令怦然心动,卷起行囊西行入秦。那个时候,他还只是卫鞅,被封地而成为商鞅是以后的事情。

卫鞅人虽年轻,可才干却是超一流的。

魏国的国相公叔痤就曾对魏惠王苦谏:卫鞅是个举世罕见的“奇才”。对他,要么委以重任,要么禁而杀之,绝对不能任他流失别国。

可魏惠王对公叔痤这套一会儿重用、一会儿砍头的说法感到莫名其妙,根本没有当回事儿。他既没有重用卫鞅,也没有杀掉卫鞅,而是任由这个奇才,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离魏入秦。

这次移民事件,不但给魏国埋下了破灭的祸根,也给野心勃勃的秦孝公送去了最宝贵的礼物。

卫鞅到了秦国,马上找机会面见秦孝公。经过和秦孝公的几次接触,他摸透了秦孝公的心理,就把小嘴一嘟,小胸脯一拍,“大王,尧舜的帝道和广施仁政的王道你都不喜欢。那,霸道你觉得怎么样?”

秦孝公头一歪,“霸道?你说汽车?”

卫鞅一笑,“不,是让秦国富国强兵的称霸之道!”

秦孝公猛点头。

于是,卫鞅将富国强兵的“奇计”向秦孝公一说,孝公大喜。

1。一根傻大木的功效(2)

卫鞅的奇计就是变法。

他要秦孝公把治下的百姓们按五家为一“伍”,十户成一“什”地编制组织起来,让他们互相监督。包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